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制造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病原隔离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感染环境空间是医疗单位的一个基本环境空间,是医院内科的一个分支。发热病症,肝病,胆囊疾病,手足口病,脑炎,炎,败血症等多种病可以从这里治疗。一般医院都将感染科病房及门诊均需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划分区域必须明确,标识清楚。各病房外必须设置长柄或感应式洗手装置。感染科医生在对病患进行取样时,常常需要将穿戴专业服装将自己与病原隔离开。但是操作过程中还是需要近距离操作,导致操作起来安全性不够。

如中国专利CN211723264U公开了一种感染科医生用取样设备,涉及医疗设备领域,该感染科医生用取样设备包括底座,底座设有隔离板,隔离板镶嵌有观察镜,隔离板上镶嵌有两套管,两套管内贯穿有操纵杆,两操纵杆设有刮板和套环,套环内插有取样瓶。该感染科医生用取样设备可以拉开取样医生与病患的距离,并且通过隔离板来增加安全性,降低医生被感染的几率。上述技术方案只适用于短距离、小范围内开取样医生与病患之间的隔离,不能适用于携带感染源的人员有污染区进入洁净区的隔离,且在上述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并未公开感染科医生用取样设备的制备方法。

现有风淋室是洁净室必须采用的通道,主要用于洁净区和洁净区之间或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之间的人员进出时,将对洁净区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风淋室一般是适用于医药车间等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区域;当工作人员进入风淋室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消毒,例如风淋,通过风力将工作人员衣物上的细菌等污染物吹走。但现有的风淋室不能对进入风淋室内人员身体上携带的病毒进行消杀。

而中国专利CN212976129U公开一种杀菌消毒风淋室,属于风淋室技术领域,包括风淋腔体,风淋腔体的左右两个风淋壁均匀设置有风淋口,左右两个风淋壁的下部设置有排风口,排风口设置有过滤网,风淋腔体通过风淋口与风室连通,风室设置有风机,并通过设置的光催化剂板连通消毒室;消毒室设置有紫外光灯源,紫外光灯源正对着光催化剂板,消毒室通过过滤网连通风淋腔体;有益效果是:该发明是基于紫外光或部分可见光在光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离子氧,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病菌氧化分解的原理,通过风机带动气体在风淋腔体和消毒室之间进行循环流动,对经过该风淋室的人进行杀菌消毒,使人不会再污染新的环境。上述技术方案只通过紫外光和光催化剂板对循环空气中病菌进行消杀,其消杀效果不够明显,不能达到彻底消杀病菌的功效,且在上述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中,也并未公开感染科医生用取样设备的制备方法。

又如中国专利CN210847474U提供一种风淋室的杀菌均匀喷雾装置,包括防尘罩、第一风机、喷气嘴、导气腔、排气管、喷雾座、雾化片、第二风机、水泵、导药管以及药瓶,风淋室主体右侧安装上第一风机,第一风机右侧装配有防尘罩,风淋室主体内部开设有导气腔,风淋室主体左侧装配有排气管,风淋室主体内部开设有喷气嘴,风淋室主体内部上侧安装上喷雾座,喷雾座内部安装上雾化片,雾化片内部装配有导药管,雾化片下侧安装上第二风机,导药管右侧连接有水泵,水泵下侧装配有药瓶,该设计解决了原有风淋室缺乏杀菌喷雾功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提高风淋室杀菌喷雾效果。上述技术方案结构复杂,需要使用化学试剂或杀菌药物、水雾、水泵等复杂结构,不适宜用在对人体携带病菌的消杀,且在上述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中,也并未公开感染科医生用取样设备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加工制造,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符合舰船舱室环境使用要求,无化学制剂、无有害副产物,以脉冲光联合磁能紫外为核心的,可实现高效消毒的非接触式人体外表着装,和隔离仓内空气快速消毒技术的局部杀菌净化设备。将该系统安装于病房与洁净区之间,当人要进入洁净区时需经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杀菌吹风,其脉冲杀菌模块可对人外表进行杀菌,其吹出的洁净空气可去除人所携带的尘埃,能有效的阻断或减少细菌、尘源从病房进入洁净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分别制作框架模块、制作强风模块、制作消毒模块和制作控制系统,然后将上述模块通过连接件连接成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所述制作框架模块包括分别制作可拆卸连接的前模块、后模块、左模块、右模块、上模块和下模块,各模块之间的连接部位均设有密封件,所述制作前模块时包括制作前模块上的前门,所述制作后模块时包括制作后模块上的后门,将制作好的所述强风模块安装在左模块和/或右模块内部,将制作好的所述消毒模块分别安装在左模块、右模块和上模块内,其中制作好的所述消毒模块包括磁能杀菌模块和脉冲杀菌模块,制作好的所述强风模块中包括风机,在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安装上初效过滤器,将所述风机的排风口通过排风管连接在高效过滤器的一侧,将高效过滤器的另一侧分别与左模块、右模块和上模块内的排风口连接,将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前模块或后模块内,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与中央控制器连接的人机交换部件、风机控制器、磁能杀菌控制器和脉冲杀菌控制器。

为了便于前模块的加工制作,便于前模块与上模块、下模块、左模块、右模块之间的快捷安装、拆卸,便于前模块与上模块、下模块、左模块、右模块之间的密封,便于在前模块上安装前门,以及便于前模块与前门之间的密封,同时便于在前模块上进行开关门的操作控制和观察应急隔离系统内部人员或器物的消杀状态。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制作所述前模块包括制作前模块框架,制作的所述前模块框架呈空心壳体结构,在制作的所述前模块框架内包括前门框架的制作,在所述前门框架上铰接有前门,所述前门上还安装上透视窗,在所述前模块框架和前门框架的边缘均安装上密封件连接部,在密封件连接部上安装上密封件,在所述前模块框架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安装上伸入到壳体内部的拆卸锁扣插孔,将所述拆卸锁扣插孔与拆卸锁扣插接配合,将所述前模块框架内侧的边角部位还安装上线缆插座,将所述线缆插座通过插头和线缆与控制系统的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为了便于后模块的加工制作,便于后模块与上模块、下模块、左模块、右模块之间的快捷安装、拆卸,便于后模块与上模块、下模块、左模块、右模块之间的密封,便于在后模块上安装后门后门之间的密封,同时便于在后模块上进行开关门的操作控制和观察应急隔离系统内部人员或器物的消杀状态,以及便于将控制系统安装在后模块内。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制作所述后模块包括后模块框架的制作,将所述后模块框架制作呈空心壳体结构,在所述后模块框架内安装上后门框架,在所述后门框架上铰接上后门,在所述后模块框架和后门框架的边缘均安装上密封件连接部,在所述密封件连接部上安装有密封件,在所述后模块框架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设有伸入到壳体内部的拆卸锁扣插孔,所述拆卸锁扣插孔与拆卸锁扣插接配合,在所述后门框架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还安装有线缆插座,将所述线缆插座的另一端通过插头和线缆与控制系统的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为了便于上模块的加工制作,便于上模块与前模块、后模块、左模块、右模块之间的快捷安装、拆卸,便于上模块与前模块、后模块、左模块、右模块之间的密封,同时便于在上模块内安装气流喷嘴、便于在上模块内安装脉冲杀菌模块和照明灯,便于在上模块与左模块和右模块之间构成气流通道。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制作所述上模块包括上模块框架的制作,将所述上模块框架制作呈空心壳体结构,在所述上模块框架里面一侧安装上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喷嘴罩和灯座,在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上部的空心壳体内安装上脉冲杀菌灯,将所述喷嘴罩制作呈小壳体结构,在所述小壳体的一面安装上排气喷嘴,在所述小壳体的另一面安装上与上模块框架空心壳体连通的进气口,在所述上模块框架空心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上与左模块、右模块的上部相连通的通气接口,将所述灯座通过线缆与控制系统的中央控制器电连接,且在灯座上安装上照明灯;在所述上模块框架的边缘均安装上密封件连接部,在封件连接部上安装上密封件,在所述上门框架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安装有伸入到壳体内部的拆卸锁扣插孔,使得所述拆卸锁扣插孔与拆卸锁扣插接配合,在所述上模块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还安装有线缆插座,将所述线缆插座的一端通过线缆与脉冲杀菌模块和灯座电连接,将所述线缆插座的另一端通过插头和线缆与控制系统的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为了便于左模块和/或右模块的加工制作,便于与上模块、下模块、前模块和后模块之间的快捷安装、拆卸,便于与上模块、下模块、前模块和后模块之间的密封,同时便于在左模块和/或右模块内安装气流喷嘴、便于在左模块和/或右模块内安装脉冲杀菌模块和照明灯,便于模块左模块和右模块与上模块之间构成气流通道,便于在左模块和/或右模块内安装风机、初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脉冲杀菌模块和磁能杀菌模块。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制作所述左模块和/或右模块包括左模块和/或右模块框架的制作,将所述左模块和/或右模块框架制作呈空心壳体结构,在所述左模块和/或右模块框架的里面一侧分别安装有上门、中门和下门,在所述上门里面一侧安装上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在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朝向空心壳体的一侧内安装上脉冲杀菌灯,将所述中门里面一侧安装上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和喷嘴罩,在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朝向空心壳体的一侧内安装上脉冲杀菌灯,将所述喷嘴罩制作呈小壳体结构,在所述小壳体的一面安装有排气喷嘴,所述小壳体的一面朝向高效过滤器的一侧,将所述高效过滤器的一侧通过排风管与风机的排风口连接,将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安装在初效过滤器的一侧,将所述初效过滤器的另一侧安装在下门里面进风网板附近,将所述进风网板安装在下门上,将所述风机安装在左模块和/或右模块框架其呈空心壳体的下部,在所述排风管的外部安装有磁能杀菌模块,在所述左模块框架和/或右模块的边缘均安装上密封件连接部,在密封件连接部上连接上密封件,在所述左模块框架和/或右模块架的侧边角部位安装有伸出到壳体外部的拆卸锁扣,使得所述拆卸锁扣与相邻模块的拆卸锁扣插孔插接配合,在所述左模块框架和/或右模块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还安装有线缆插座,将所述线缆插座的一端通过线缆与脉冲杀菌灯模块、磁能模块电连接,将所述线缆插座的另一端通过插头和线缆与控制系统的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为了便于下模块的加工制作,便于下模块与前模块、后模块、左模块、右模块之间的快捷安装、拆卸,便于下模块与前模块、后模块、左模块、右模块之间的密封,同时便于在下模块与固定模块之间的连接。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制作所述下模块包括下模块框架的制作,将所述下模块框架制作呈空心壳体结构,在所述下模块框架内设有加强筋,在所述下模块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安装有伸入到壳体内部的拆卸锁扣插孔,使得所述拆卸锁扣插孔与拆卸锁扣插接配合。

为了便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与不同结构尺寸船舱门之间的连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而且使得密封结构得到简化,且便于装卸。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前模块与所述上模块、下模块、左模块和右模块之间安装橡胶密封条,;将所述橡胶密封条的一侧与所述上模块、下模块、左模块和右模块的边缘连接,且橡胶密封条的一侧将所述前模块套装在所述橡胶密封条围成的方管袋内,将所述橡胶密封条的另一侧与舱室病原生物区连接。

为了能够有效地将进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内人体或器物体上携带的病毒高效的杀灭。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制作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包括在直流电源上分别串联连接有电阻器、惰性气体灯、脉冲杀菌灯控制器,在电阻器与惰性气体灯之间的连线上连接有电容器的一端,在脉冲杀菌灯控制器与直流电源负极之间的连线上还连接上电容器的另一端,将脉冲杀菌灯控制器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为了能够有效地将进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内人体或器物体上携带的病毒高效的杀灭。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制作所述磁能杀菌模块包括将高频发生器、耦合器和灯泡三部分组装成一体,其中高频发生器包括套装在进风管道外部的环形套管,在所述环形套管的外部套装有环形铁芯,在所述环形铁芯外部缠绕有线圈,所述耦合器即为环形套管,所述灯泡是嵌装在环形套管上的紫外线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制造方法具有便于加工制作,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符合舰船舱室环境使用要求,无化学制剂、无有害副产物,以脉冲光联合磁能紫外为核心的,可实现高效消毒的非接触式人体外表着装,和隔离仓内空气快速消毒技术的局部杀菌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通过该方法制成的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安装与病房与洁净区之间,当人要进入洁净区时需经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杀菌吹淋,其脉冲杀菌模块可对人外表进行杀菌,其吹出的洁净空气可去除人所携带的尘埃,能有效的阻断或减少细菌、尘源从病房进入洁净区。

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制造方法制作的系统主要用于医疗区域的病房与洁净区交界部位。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人体外表着装以及隔离仓内空气,进行杀菌、除尘,阻断或减少细菌、尘源从病房进入洁净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主视图;

图2-2为明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俯视图;

图2-3为明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仰视图;

图2-4为明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左视图;

图2-5为明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右视图;

图2-6为明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后视图;

图2-7为明本发明图2-6的A-A剖视图;

图2-8为明本发明图2-6的B-B剖视图;

图2-9为明本发明图2-6的C-C剖视图;

图2-10为明本发明图2-4的D-D剖视图;

图2-11为明本发明图2-4的E-E剖视图;

图3-1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前模块的主视图;

图3-2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前模块的后视图;

图3-3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前模块的俯视图;

图3-4为本发明图3-1的A-A剖视图;

图4-1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后模块的主视图;

图4-2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后模块的后视图;

图4-3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后模块的俯视图;

图4-4为本发明图4-1的A-A剖视图;

图4-5为本发明图4-1的B-B剖视图;

图5-1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上模块的主视图;

图5-2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上模块的后视图;

图5-3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上模块的俯视图;

图5-4为本发明图5-1的A-A剖视图;

图5-5为本发明图5-1的B-B剖视图;

图6-1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左模块的主视图;

图6-2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左模块的后视图;

图6-3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左模块的侧视图;

图6-4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模块的立体视图;

图6-5为本发明图6-1的A-A剖视图;

图7-1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下模块的主视图;

图7-2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下模块的后视图;

图7-3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下模块的侧视图;

图7-4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下模块的俯视图;

图7-5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下模块的立体视图;

图8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通过橡胶密封条与不同结构尺寸船舱门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脉冲杀菌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中磁能杀菌模块原理图;

图11为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控制模块框图;

图12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气流示意图;

图13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人由病房到洁净区流程图;

图14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人由洁净区到病房流程图;

图15本发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物由洁净区到病房流程图。

图中:1.框架模块;

1.1.前模块;1.11.前模块框架;1.1.1.前门;1.1.2.透视窗;1.1.3.拆卸锁扣;1.1.4.拆卸锁扣插孔;1.1.5.线缆插座;1.1.11.前门框架;

1.2.后模块;1.2.1后门;1.2.11.后模块框架;1.2.12.后门框架;1.2.2.拆卸锁扣插孔;1.2.3.拆卸锁扣;1.2.4.线缆插座;

1.3.左模块;1.3.1.气流喷嘴;1.3.11.左模块框架;1.3.12.上门;1.3.13.中门;1.3.14.下门;1.3.14.1.进风网板;1.3.15.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1.3.15.1.脉冲杀菌灯;1.3.16.喷嘴罩;1.3.16.1.排气喷嘴;1.3.17.拆卸锁扣;1.3.18.线缆插座;1.3.19.固定方管;

1.4.右模块;

1.5.上模块;1.5.1.气流喷嘴;1.5.2.照明灯;1.5.3.拆卸锁扣插孔;1.5.4.拆卸锁扣;1.5.5.线缆插座;1.5.11.上模块框架;1.5.12.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1.5.13.喷嘴罩;1.5.13.1.排气喷嘴;1.5.13.2.进气口;1.5.14.灯座;1.5.15.通气接口;

1.6.下模块;1.6.11.下模块框架;1.6.12.加强筋;1.6.13.拆卸锁扣插孔;1.6.14.拆卸锁扣;

1.7.固定模块;1.71.真空吸盘;

2.强风模块;2.1.风机;2.1.1.排风口;2.1.2.进风口;2.2.初效过滤器;2.3.排风管;2.4.高效过滤器;

3.消毒模块;3.1.磁能杀菌模块;3.1.1.环形套管;3.1.2.环形铁芯;3.1.3.线圈;3.1.4.紫外线灯;3.2.脉冲杀菌模块;3.2.1.脉冲杀菌灯;

4.控制系统;4.1.人机交换部件;4.2.风机控制器;4.3.磁能杀菌控制器;4.4.脉冲杀菌控制器;E.直流电源;R.电阻器;L.惰性气体灯;R1.脉冲杀菌灯控制器;C.电容器;

5.橡胶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2-1~2-1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制作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分别制作框架模块1、强风模块2、消毒模块3和控制系统4,然后将上述模块通过连接件连接成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制作所述框架模块1包括分别制作可拆卸连接的前模块1.1、后模块1.2、左模块1.3、右模块1.4、上模块1.5和下模块1.6,在制作好的各模块之间的连接部位均安装上密封件(图中未视),制作所述前模块1.1时在前模块1.1上安装上前门1.1.1,制作所述后模块1.2时在后模块1.2上安装上后门1.2.1,将制作好的所述强风模块2可分别安装在左模块1.3和右模块1.4内部,可将制作好的所述消毒模块3分别安装在左模块1.3、右模块1.4和上模块1.5内,制作好的所述消毒模块可以有包括磁能杀菌模块3.1和脉冲杀菌模块3.2,制作好的所述强风模块2可以包括有风机2.1,可在所述风机2.1的进风口安装上初效过滤器2.2,可将所述风机2.1的排风口通过排风管2.3与高效过滤器2.4的一侧连接,可将高效过滤器2.4的另一侧与安装在左模块1.3、右模块1.4和上模块1.5内的排风口连接,可将所述控制系统4安装在前模块1.1或后模块1.2内,制作的所述控制系统4可包括有中央控制器连接的人机交换部件4.1、风机控制器4.2、磁能杀菌控制器4.3和脉冲杀菌控制器4.4。

如图1、2-1~2-11、3-1~3-4所示,为了便于前模块1.1的加工制作,便于前模块1.1与上模块1.5、下模块1.6、左模块1.3、右模块1.4之间的快捷安装、拆卸,便于前模块1.1与上模块1.5、下模块1.6、左模块1.3、右模块1.4之间的密封,便于在前模块1.1上安装前门1.1.1,以及便于前模块1.1与前门1.1.1之间的密封,同时便于在前模块1.1上进行开关门的操作控制和观察应急隔离系统内部人员或器物的消杀状态。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制作所述前模块1.1时包括先制作前模块框架1.11,将所述前模块框架1.11制作呈空心壳体结构,在所述前模块框架1.11内安装有前门框架1.1.11,在所述前门框架1.1.11上铰接有前门1.1.1,在所述前门1.1.1上还安装有透视窗1.1.2,在所述前门1.1.1在所述前模块框架1.11和前门框架1.1.11的边缘均安装有密封件连接部(图中未视),在密封件连接部上安装有密封件(图中未视),在所述前模块框架1.11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安装有伸入到壳体内部的拆卸锁扣插孔1.1.3,使得所述拆卸锁扣插孔1.1.3与拆卸锁扣1.1.4插接配合,在所述前模块框架1.11内侧的边角部位还安装有线缆插座1.1.5,将所述线缆插座1.1.5通过插头和线缆与控制系统4的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如图1、2-1~2-11、4-1~4-5所示,为了便于后模块1.2的加工制作,便于后模块1.2与上模块1.5、下模块1.6、左模块1.3、右模块1.4之间的快捷安装、拆卸,便于后模块1.2与上模块1.5、下模块1.6、左模块1.3、右模块1.4之间的密封,便于在后模块1.2上安装后门1.2.1与后门1.2.1之间的密封,同时便于在后模块1.2上进行开关门的操作控制和观察应急隔离系统内部人员或器物的消杀状态,以及便于将控制系统安装在后模块1.2内。本发明优选的技实施案还有,制作所述后模块1.2包括先制作后模块框架1.2.11,将所述后模块框架1.2.11制作呈空心壳体结构,在所述后模块框架1.2.11内安装有后门框架1.2.12,在所述后门框架1.2.12上还铰接有后门1.2.1,可在所述后模块框架1.2.11和后门框架1.2.12的边缘均安装有密封件连接部,在所述密封件连接部上连接有密封件(图中未视),在所述后模块框架1.2.11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安装有伸入到壳体内部的拆卸锁扣插孔1.2.3,使得所述拆卸锁扣插孔1.2.2与拆卸锁扣1.2.3插接配合,可在所述后模块框架1.2.11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还安装有线缆插座1.2.4,将所述线缆插座4.5的另一端通过插头和线缆与控制系统的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图中未视)。

如图1、2-1~2-11、5-1~5-5所示,为了便于上模块1.5的加工制作,便于上模块1.5与前模块1.1、后模块1.2、左模块1.3、右模块1.4之间的快捷安装、拆卸,便于上模块1.5与前模块1.1、后模块1.2、左模块1.3、右模块1.4之间的密封,同时便于在上模块1.5内安装气流喷嘴1.5.1、便于在上模块1.5内安装脉冲杀菌模块3.2和照明灯1.5.2,便于在上模块1.5与左模块1.3和右模块1.4之间构成气流通道。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制作所述上模块1.5包括先制作上模块框架1.5.11,将所述上模块框架1.5.11制作呈空心壳体结构,可在所述上模块框架1.5.11里面一侧分别安装有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1.5.12、喷嘴罩1.5.13和灯座1.5.14,可在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1.5.12上部的空心壳体内安装上脉冲杀菌灯3.2.1,将所述喷嘴罩1.5.13制作呈小壳体结构,在所述小壳体的一面安装有排气喷嘴1.5.13.1,可在所述小壳体的另一面安装有与上模块框架1.5.11空心壳体连通的进气口1.5.13.2,可将所述上模块框架1.5.11空心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与左模块1.3、右模块1.4的上部相连通的通气接口1.5.15,将所述灯座1.5.14通过线缆与控制系统4的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图中未视),且在灯座1.5.14上安装上照明灯1.5.2;可在所述上模块框架1.5.11的边缘均安装有密封件连接部,可在密封件连接部上连接有密封件(图中未视),可在所述上门框架1.5.11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安装有伸入到壳体内部的拆卸锁扣插孔1.5.3,使得所述拆卸锁扣插孔1.5.3与拆卸锁扣1.5.4插接配合,可在所述上模块1.5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还安装有线缆插座1.5.5

,将所述线缆插座1.5.5的一端通过线缆与脉冲杀菌灯控制模块3.2及灯座1.5.14电连接,将所述线缆插座1.5.5的另一端通过插头和线缆与控制系统4的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图中未视)。

如图1、2-1~2-11、6-1~6-5所示,为了便于左模块1.3和/或右模块1.4的加工制作,其中左模块与右模块的结构相同,便于与上模块1.5、下模块1.6、前模块1.1和后模块1.2之间的快捷安装、拆卸,便于与上模块1.5、下模块1.6、前模块1.1和后模块1.2之间的密封,同时便于在左模块1.3内安装气流喷嘴1.3.1、便于在左模块1.3内安装脉冲杀菌模块3.2和照明灯1.3.2,便于模块左模块1.3与上模块1.5之间构成气流通道,便于在左模块1.3内安装风机2.1、初效过滤器2.2、高效过滤器2.4、脉冲杀菌模块3.2和磁能杀菌模块3.1。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制作所述左模块1.3包括先制作左模块框架1.3.11,将所述左模块框架1.3.11制作呈空心壳体结构,在所述左模块框架1.311的里面一侧分别安装有上门1.3.12、中门1.3.13和下门1.3.14,可在所述上门里面一侧安装有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1.3.15,可在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1.3.15朝向空心壳体的一侧内安装上脉冲杀菌灯1.3.15.1,可在所述中门1.3.13里面一侧安装有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1.3.15和喷嘴罩1.3.16,在所述脉冲杀菌模块安装网板1.3.15朝向空心壳体的一侧内安装上脉冲杀菌灯1.3.15.1,将所述喷嘴罩1.3.16制作呈小壳体结构,在所述小壳体的一面安装有排气喷嘴1.3.16.1,将所述小壳体的一面朝向高效过滤器2.4的一侧,可将所述高效过滤器2.4的一侧通过排风管2.3与风机2.1的排风口2.1.1连接,可在所述排风管2.3的外部安装有磁能杀菌模块3.1,可将所述风机2.1的进风口2.1.2安装在初效过滤器2.2的一侧,将所述初效过滤器2.2的另一侧安装在下门1.3.14里面进风网板1.3.14.1附近,可将所述进风网板1.3.14.1安装在下门1.3.14上,在所述风机2.1边缘均安装有密封件连接部,可在密封件连接部上连接有密封件(图中未视),在所述左模块框架1.3.11的侧边角部位安装有伸出到壳体外部的拆卸锁扣1.3.16,使得所述拆卸锁扣1.3.17与相邻模块的拆卸锁扣插孔插接配合,在所述左模块框架1.3.11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还安装有线缆插座1.3.18,将所述线缆插座1.3.18的一端通过线缆分别与脉冲杀菌灯模块3.2、磁能模块3.1电连接,将所述线缆插座1.3.18的另一端通过插头和线缆与控制系统4的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在所述左模块框架3.1.11外面还安装有固定方管1.3.19。

如图1、2-1~2-11、7-1~7-5所示,为了便于下模块1.6的加工制作,便于下模块1.6与前模块1.1、后模块1.2、左模块1.3、右模块1.4之间的快捷安装、拆卸,便于下模块1.6与前模块1.1、后模块1.2、左模块1.3、右模块1.4之间的密封,同时便于在下模块1.6与固定模块1.7之间的连接。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制作所述下模块1.6包括先制作下模块框架1.6.11,将所述下模块框架1.6.11制作呈空心壳体结构,在所述下模块框架1.6.11内设有加强筋1.6.12,在所述下模块1.6里面一侧的边角部位安装有伸入到壳体内部的拆卸锁扣插孔1.6.13,使得所述拆卸锁扣插孔1.6.13与拆卸锁扣1.6.14插接配合。

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与不同结构尺寸船舱门之间的连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而且使得密封结构得到简化,且便于装卸。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前模块1.1与所述上模块1.5、下模块1.6、左模块1.3和右模块1.4之间安装有橡胶密封条5,;将所述橡胶密封条5的一侧与所述上模块1.5、下模块1.6、左模块1.3和右模块1.4的边缘连接,且将橡胶密封条5的一侧将所述前模块1.1套装在所述橡胶密封条5围成的方管袋内,将所述橡胶密封条5的另一侧与舱室病原生物区连接。

如图9所示,为了能够有效地将进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内人体或器物体上携带的病毒高效的杀灭。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制作的所述脉冲杀菌模块3.2包括与直流电源E串联连接的电阻器R、惰性气体灯L、脉冲杀菌灯控制器R1,在电阻器R与惰性气体灯L之间的连线上连接有电容器C的一端,在脉冲杀菌灯控制器R1与直流电源E负极之间的连线上连接有电容器C的另一端,脉冲杀菌灯控制器RI与控制系统4的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图中未视)。

如图10所示,为了能够有效地将进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内人体或器物体上携带的病毒高效的杀灭。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制作的所述磁能杀菌模块3.1包括高频发生器、耦合器和灯泡三部分组成,将高频发生器包括套装在排风管2.1.1外部的环形套管3.1.1,在所述环形套管3.1.1的外部套装有环形铁芯3.1.2,在所述环形铁芯3.1.2外部缠绕有线圈3.1.3,所述耦合器即为环形套管3.1.1,所述灯泡是嵌装在环形套管3.1.1上的紫外线灯3.1.4。

采用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是一种符合舰船舱室环境使用要求,无化学制剂、无有害副产物,以脉冲光联合磁能紫外为核心的,可实现高效消毒的非接触式人体外表着装,和隔离仓内空气快速消毒技术的局部杀菌净化设备。将其安装于病房与洁净区之间,当人要进入洁净区时需经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装置杀菌吹淋,其脉冲杀菌模块可对人外表进行杀菌,其吹出的洁净空气可去除人所携带的尘埃,能有效的阻断或减少细菌、尘源从病房进入洁净区。

采用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制作方法制作的系统功能及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医疗区域的病房与洁净区交界部位。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人体外表着装以及隔离仓内空气,进行杀菌、除尘,阻断或减少细菌、尘源从病房进入洁净区。

该系统属于应急装置,其使用方式并不完全符合消毒学规范,不可替代常规生物隔离装置。

该系统的功能特性

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是一种快速杀菌、吹淋装置,可在3分钟内完成杀菌净化。

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既有杀菌功能,还有吹淋除尘功能。

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既能对人体着装外表杀菌,还能对隔离仓内空气进行杀菌。

该系统可快速安装拆卸。

该系统的工作流程(参见附图13、14、15)

备注:收集满防护服的装置,应打包从病房另外通道取出,不走应急隔离装置;

备注:放入物的人为洁净区的人,搬出物的人为病房的人,不可同一人,人不能与物同时进去应急隔离系统。

4.禁止物由病房到洁净区,走其他通道系统。

该系统采用下部进风,两侧出风的风路设计,顶部以及两侧光照杀菌。6个模块之间采用密封条,挤压密封整体。

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的框架主要包含这个箱体的结构框架(选择合适的材料及适当的工艺),以保证整体框架拆卸的时效性和整个箱体的稳定性及刚性。整个框架分为6个部分通过固定连接螺杆进行连接。

该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系统与病房门连接的密封条

因船舱的门大小不一,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装置和门连接,需满足各类门的变化。采用以下方式的连接:

固定模块

固定模块由底盘、真空吸盘组成。真空吸盘固定在底盘上,用手动控制真空吸盘,实现吸附松开动作,将设备放置在底盘上并通过机械方式锁定,以固定。(真空吸盘的稳定度根据底面的实际情况而有区别),地面效果最佳为环氧彩砂地平。

强风模块

强风模块主要由高速风机、初效过滤、高效过滤和出风口组成。用于吹除人员服装表面沾染的颗粒物,以及对空气进行二次净化,以达到净化设备腔体内空气作用。

高速风机

采用符合船用标准的离心风机或者管式风机,确保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后,风速依然能达到10m/s以上。采用2个风机,确保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

初效过滤

采用板式空气过滤器。板式空气过滤器主要用于过滤空气中5μm以上的尘埃粒子,保护中高效过滤器,延长其使用寿命。框架一般采用镀锌板、铝型材;滤芯采用PP、PET复合材料。

高效过滤

采用液槽无隔板高效过滤器,其液槽内灌注聚氨酯双组份凝胶,并以此作为安装密封,此密封形式可靠性高无泄漏,适用于现场DOP发尘捡漏。框架采用铝型材,密封采用PU凝胶,滤材使用高效玻纤滤纸。

出风口采用喷淋喷射口,材质一般为不锈钢、铝型材。

消毒模块

脉冲光模块主要由脉冲灯管、磁能灯管组成。脉冲光布置于设备顶部和两侧,对人体着装外表和仓内空气进行杀菌。磁能灯安装在夹层内,辅助内循环风的消杀,使循环风得到净化。

控制模块如图11所示;

针对舰船舱室环境使用要求,研究无化学制剂、无有害副产物,以脉冲光联合磁能紫外为核心的,可实现高效消毒的非接触式空气快速消毒技术,实现应急隔离装置内部的快速净化。

整机工作原理及技术原理

如图12所示,生物应集隔离装置采用智能系统控制。其工作原理为人由病房向洁净区移动时,进入内部并关闭两侧门。开启设备,风机与磁能杀菌模块和脉冲杀菌模块同时工作,侧面小腿位置进风,经由进风口-粗效过滤-风机-磁能灯-高效过滤-喷嘴-进风口的顺序进行内部循环,同时脉冲杀菌模块位于顶部及侧面对内部进行消杀。

脉冲杀菌模块可对人着装外表进行杀菌,以及装置仓内空气进行杀菌。磁能灯则对空气循环的隔舱进行杀菌,抑制隔舱内细菌滋生。吹淋系统可将着装上的粉尘吹出,然后连带仓内空气中的粉尘一起被过滤系统截留。

整机外壳及主要框架构件选用铝镁合金板材,辅材选用铜、ABS及PC工程塑料和无毒无害环保材料。电机壳体采用铝合金,风机固定件选用白铜或紫铜,永磁体采用铝镍钴合金,具有磁性强,寿命长,耐腐蚀等特性;风轮叶片采用铁并在表面进行三防处理。整机外壳和内部固定件均为开模制成,使整机结构外形尺寸误差小,各部件安装衔接顺畅,设备整体外观美观大方。整机电路板均采用耐火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布板(PCB),滤网采用自研改性活性炭,滤网四周采用耐高温、长寿命环保硅橡胶条密封。

铝镁合金特点:

1.密度小,镁金属是广泛应用的金属中密度最小的金属,按ρ=1.8g/cm3计算,镁合金比塑料轻20%,比铝轻30%。

2.比强度高,即镁合金的强度与质量之比高,具有一定承载能力。

3.散热性能好,适合散热要求较高的产品。热传导率是PP料的100倍。

4.弹性模量小,刚性好,长期使用不易变形,抗震力强。

5.抗电磁干扰、电磁屏蔽性好。

6.色泽鲜艳美观,耐腐蚀,能长期保持外观质量。

7.是环保型材料,其废料可以回收利用。

消毒模块设计

脉冲强光的最基本结构是由一个动力单元和一个惰性气体灯单元组成。动力单元是向惰性气体灯单元提供高电压高电流脉冲的部件,为惰性气体灯提供所需的能量;惰性气体灯是在动力单元提供能量的基础上,发出由紫外线至近红外线区域的光线,紫外线波段尤为丰富,其光谱与太阳光光谱十分相近,但强度要超出数万倍至数十万倍。

脉冲强光的产生需要两部分装置完成,其一是具有功率放大作用的能量贮存器,它能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几分之一秒)积蓄能量,而后在短时间内(微秒或毫秒级)将该能量释放出来做功,这样在每一工作循环内就会产生相当高的功率(而实际消耗平均功率并不高),从而起到功率放大的作用;其二是光电转换系统,它将产生的脉冲能量贮存在惰性气体灯中,由电离作用即可产生高强度的瞬时脉冲强光,其工作原理如图9所示。

磁能灯是由高频发生器、耦合器和灯泡三部分组成。它是通过高频发生器的电磁场以感应的方式耦合到灯内,使灯泡内的气体雪崩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受激原子返回基态时辐射出紫外线,其工作原理如图10所示。

关于脉冲灯模块的选用数量,可通过以往其他设备的数据,进行估算出一个范围。具体的数量,以及仓内布光的均匀性问题,需要通过建模进行实验测试得到。

参考依据:《脉冲光对微生物杀灭效果评估》,陈双红,任小孟,张建平,翟宇佳,周宏元,海军军医大学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0,27(04)

细菌实验组:分别距离脉冲光源50、100、150和200cm 4个点接受辐照处理,同样设置30、60和90s 3个辐照时间点。结果距离脉冲光源50、100cm时,照射30s金黄色葡萄球菌灭活率为100%。枯草芽孢杆菌灭活率为99.9%。当细菌距离光源为150cm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辐照30、60和90s的灭活率分别为81.9%、95.4%、100%,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率分别为76.0%、92.3%和99.9%。当辐照距离提高至200cm时,脉冲光对细菌的灭活效率明显下降,3个检测时间点金黄色葡萄球菌灭活效率分别为24.5%、38.8%、48.8%,枯草芽孢杆菌分别为14.2%、20.0%、28.5%。结论脉冲光能迅速灭活微生物,灭活速度、效率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

《脉冲强光空气动态杀菌机》20分钟在20立方米仓,白葡萄菌杀灭效果大于99.9%。

计划在所建模型的顶部安排4个脉冲灯模块(12支脉冲灯),左边、右边各4个脉冲灯模块。

第一次打开12个模块,按照《消毒学规范》取样平板灭菌效果和空气灭菌效果,时间变量分别为1分钟、2分钟、3分钟。

第二次三个面各关闭1个模块,打开9个模块。按照《消毒学规范》取样平板灭菌效果和空气灭菌效果,时间变量分别为1分钟、2分钟、3分钟。

依次类推取样看结果。

关于磁能灯的选用数量,则根据风机数量或者通风管路数量确定。因磁能灯只为通风管道抑菌,以及辅助循环风杀菌,无需过多研究。且选配的150w无臭氧磁能灯,在1米处的辐照强度可大于250uw/cm2,是普通紫外灯辐照强度的2.5倍多。

6.6.4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以针对使用环境及功能要求定制生产的KC0115电机专用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其可靠性及性能均满足使用要求。

微处理器基于标准8051架构,兼容性好,包括内置256字节RAM和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此外,KC0115还集成了1280字节外部扩展RAM,以及存储程序的16K字节flash,此外还集成2K类EEPROM,用于在系统掉电后保存数据。

KC0115采用宽电压设计保证了计算机抗干扰能力强,可以长时间工作时工作稳定:足够多的内存,保证了单片CPU可以构成片内系统并运行较为复杂的电机控制算法程序,简化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电路以及计算机电路的系统设计。

6.6.4.1电机控制系统算法

在控制算法上,采用了一种当今直流电机控制领域先进的变频算法---磁场导向控制(FOC),这种算法能够提供速度快速变化所需的响应时间,是当今直流电机控制领域先进的软件控制算法。

FOC支持以较低的电流产生最佳的转矩,因为它可以控制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并使定子和转子磁场之间的角度保持90度。此外,由于FOC支持在每个PWM周期中控制电机电流,所以可以从根本上对电流进行精确控制。FOC算法会产生矢量形式的3相电压,用于控制3相定子电流。通过使用Park和Clarke变换将物理电流变换为旋转矢量转矩和磁通分量不会随时间变化(时间不变性)——使得可以与直流电机一样,使用诸如比例积分(PI)控制器之类的传统技术来进行控制。根据设计,在无刷直流电机中,定子磁通和转子磁通之间的角度保持为90度,从而使电机产生可能的最大转矩。

采用该算法可以充分发挥无传感器直流电机的性能。基于此算法,本设备在实际测试中,当设备工作在出风量为230立方米/小时的工作状态时噪音低于52dB,功耗仅为27W。

显示及人机交互设计

控制显示模块通过结构优化,模块包含4位8段蓝光数码管以及其它LED灯指示控制显示模块通过结构优化,模块包含4位8段蓝光数码管以及其它LED灯指示。

显示区域显示内容:整机工作天数、滤网寿命指示、风速提示、消毒模块工作提示、工作模式等内容。

a按下开关键设备进入自动工作模式,风机工作于正常风速状态。

b在自动模式按下模式选择键,设备进入手动工作模式、并且可在自动及手动模式间选择切换。

c在自动模式下,风速选择间无效,在手动模式下,按下风速选择键,系统可工作于正常风速及高风速两种状态。

d在滤网使用寿命到期后,滤网寿命指示灯闪烁提示,更换滤网后按下除味滤网按键,系统可对新滤网使用时间进行计时。

e离子发生按键控制离子发生器的工作与停止。

人机交互模块核心微处理器采用同样基于8051内核,(型号为KC0513),同时采用了IO扩展驱动芯片76HC164对通讯口进行扩展。本模块实现按键命令识别及传输、使用状态显示等功能。调速命令通过该模块发送至风机控制模块。本模块显示部分全部采用LED数码管显示器件,使得模块可靠性高。显示器件采用高亮蓝光光源,设备外观美观大方。

(e)供电电源模块

供电电源模块为整机供电提供所需要的电源,包括220V交流以及5V直流输出。其中220V交流为风机、消毒模块供电、5V直流为人机交互模块及风机控制模块中微处理器供电。在电源模块前端设计有高性能滤波电路。

电磁兼容设计

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装置根据研制要求的规定,必须符合GJB151B电磁兼容的要求。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将从干扰源、耦合通道、敏感源这三要素着手,对屏蔽设计、接地设计等方面开展设计工作。

(g)屏蔽设计

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装置屏蔽方案的选择按照级别从高到低可分为箱体屏蔽、模块屏蔽、单板屏蔽以及单板局部屏蔽。

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装置主要采用箱体蔽,对箱体内部所有模块均有屏蔽作用,适用于内部模块均有一定的屏蔽需求的情况,但是不能消除系统内部的相互干扰。而箱体屏蔽时由于屏蔽体中需要处理的缝隙、开孔等缺陷比较多,成本会比较高。因此相应会采取部分模块屏蔽的方式进行补充。模块屏蔽是指支架、插箱以及小模块的屏蔽,可以使用连接器直接出线,减少内部模块之间的相互干扰。

箱体屏蔽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缝隙的屏蔽。缝隙屏蔽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紧固点(包括螺钉、铆钉、点焊、锁扣等)直接连接;在缝隙中安装屏蔽材料实现电连接。此连接方案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一般收首选方法。对于结构上不能采取紧固点连接(例如活动缝隙)或者结构方案中不允许采取太多紧固点的屏蔽体,可以采取在缝隙中安装屏蔽材料的方式。

(h)接地设计

舱室病原生物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隔离装置EMC设计中还需考虑屏蔽接地和搭接接地,屏蔽接地是和结构息息相关的措施。电磁屏蔽时并不要求与大地连接,屏蔽结构接到大地上更多的是安全等方面的需要。

为了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控制箱设计中常采用结构屏蔽的方法。为了使结构有较好的屏蔽效能,要求箱体结构的开孔尺寸有一定的限制,特别是通风孔。但是电缆出线往往会破坏这种屏蔽效能,因此要求电缆在出屏蔽体时与箱体连接。

搭接是指在两个金属物体之间建立一条低阻抗连接通路的工艺措施。其对EMC的主要考虑就是防止箱体上的射频电位。由于控制箱内有通讯设备,接地回路不可避免需要许多设备组成,这样各设备之间的搭接能性显得十分重要。进行搭接设计后,低阻抗回路不仅使直流电阻足够低,而且还能使整个频段的阻抗均足够低,是达到高频段低阻抗的重要要求,实现箱体内部所有模块的等电位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高危病原微生物无人化隔离检测系统及方法
  • 高危病原微生物无人化隔离检测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4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