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触控结构以及显示面板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触控结构以及显示面板

本申请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2180001213.4,申请日:2021年5月19日,发明名称:触控结构以及显示面板)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结构以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具有触控功能的用户界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类电子装置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中。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触控结构包括触控电极结构,触控电极结构的设置影响到触控功能的灵敏度以及准确性,因此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该触控结构包括衬底和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多个触控单元,其中,所述多个触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依次叠层在所述衬底上的第一导电层、间隔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由彼此间隔的多条第一走线形成的第一图案,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由彼此间隔的多条第二走线形成的第二图案,所述多条第一走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所述多条第二走线至少之一交叠的第一交叠部,所述多条第二走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所述第一交叠部交叠的第二交叠部,且所述第一交叠部所在的第一段与所述第二交叠部所在的第二段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段为所述第一走线的以所述第一交叠部为端点延伸的线段,所述第二段为所述第二走线的以所述第二交叠部为端点延伸的线段。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包括直线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直线段的延伸方向,和/或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包括弧线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为所述弧线段在所述第一交叠部和第二交叠部为端点的切线的延伸方向。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一个所述第一交叠部在任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走线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线宽,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走线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线宽的2倍;一个所述第二交叠部在任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走线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线宽,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走线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线宽的2倍。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所述第一走线整体大致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走线整体大致沿着第二方向延伸。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0°-90°。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在至少一处所述第一交叠部与所述第二交叠部交叠的位置,所述第一交叠部和所述第二交叠部通过所述间隔绝缘层中的过孔电连接。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在一个触控单元中,所述多条第一走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连接走线,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的第一交叠部与交叠于所述第一交叠部的多个第二走线中的至少部分第二走线的第二交叠部通过所述间隔绝缘层中的过孔电连接。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第二走线的第二交叠部分分别通过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连接走线电连接。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连接走线包括多条第一连接走线,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间隔排布;所述多条第一走线还包括多条第二连接走线,所述多条第二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一连接走线间隔排布;所述多条第二连接走线与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以及所述多条第二走线绝缘。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还包括触控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触控驱动电路电连接。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具有与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连接且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三段。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所述第三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多条第一连接走线连接,所述第三段的第二端与相邻的所述多条第二连接走线间隔,且间隔的最小距离为1μm-6μm。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具有与所述多条第一走线间隔且延伸方向不同的第四段。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所述第四段的两端均与所述多条第一走线间隔,且间隔的最小距离为1μm-6μm。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所述多条第一走线的线宽为2μm-4μm。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所述多条第二走线的线宽为2μm-4μm。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中,所述多个触控单元阵列排布。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如上所述的触控结构,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器件层以及封装层;触控结构设置在所述封装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相对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更靠近所述封装层。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结构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或者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包括多个第一透光开口和多个第二透光开口,其中,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多个第一透光开口配置为分别通过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透光部分,至少部分第二透光开口中的每个与所述多个透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对应设置,且在对应设置的第二透光开口和透光部分中,所述第二透光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二透光开口与所述多条第一走线和/或所述多条第二走线的距离大于1μm。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透光开口与所述多条第一走线和/或所述多条第二走线的距离大于1μm。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多条第一走线和所述多条第二走线与所述多个第一透光开口和所述多个第二透光开口不重叠。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多个第二透光开口中相邻的两个第二透光开口之间设置有一条第一走线或一条第二走线。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基板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中的每个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中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及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中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具有发光区域;至少部分所述多个透光部分设置在相邻的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之间。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多条第一走线和所述多条第二走线与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不重叠。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二透光开口中的至少一个第二透光开口位于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与一条第一走线或者一条第二走线之间,所述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透光开口相邻的第一走线或者第二走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到其他第一走线或者第二走线之间的距离。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的多个子像素与多个第二透光开口在垂直于显示基板的方向上一一对应且重叠。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透光开口中的多个彩色滤光片。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纹路触摸表面以及图像传感器阵列,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阵列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层的一侧,包括多个图像传感器,所述多个图像传感器配置为可接收从所述发光器件层中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出的且经在所述纹路触摸表面的纹路反射、通过所述第二透光开口和所述透光部分达到所述多个图像传感器的光以用于纹路采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一种自容式触控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一种自容式触控结构的第一触控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一种自容式触控结构的第二触控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一种自容式触控结构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叠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第一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第二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叠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触控结构沿A-A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平面示意图;以及

图1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一个子像素的截面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对比度高、能耗低、视角广、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制造简单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在显示面板中集成多种功能,如触控功能、指纹识别功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OLED显示面板中形成外挂式(on-cell)触控结构是一种实现方式,该方式通过将触控结构形成于OLED显示面板的封装膜之上,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按照工作原理和传输介质的不同,触控结构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表面声波式和红外式,其中电容式触控结构准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因而被广泛采用。电容式触控结构主要分为互容式(mutual capacitance)触控结构和自容式(self capacitance)触控结构。互容式触控结构是由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相互重叠构成互电容,利用互电容的变化进行触摸位置检测。自容式结构是由触控电极与人体或大地构成自电容,利用自电容的变化进行位置检测。自容式触控结构具有功耗低和结构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面板中。

例如,图1示出了一种自容式触控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自容式触控结构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触控单元T1、T2等,多个触控单元T1、T2分别通过多个触控走线L1、L2连接到触控芯片IC。对于每一触控单元,其具有叠层的第一触控层、第二触控层和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之间的触控绝缘层。例如,图2示出了第一触控层的平面示意图,图3示出了第二触控层的平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叠层的平面示意图。

如图3所示,第二触控层具有金属网络结构,可作为触控感应结构,当手指触摸到该触控结构时,手指会与金属网络结构中的某一处金属线形成电容,从而改变原金属网络结构与大地之间形成的电容,由此,触控芯片IC可以检测到电容发生改变的位置,进而判断出手指触摸的位置。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触控层可作为走线层,包括多条触控走线,可以将多个触控单元分别连接至触控IC。

如图4所示,在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叠层后,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中的走线线条完全重叠,因此重叠的位置OP会产生较大的寄生电容,导致触控效果差。并且,如图2所示,第一触控层中的触控走线整体沿竖直方向排列,在强光照下,用户从触控结构的表面容易看到第一触控层中的走线,第一触控层的图案可视化程度高,用户体验较差。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该触控结构包括衬底和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多个触控单元,其中,多个触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依次叠层在衬底上的第一导电层、间隔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包括由彼此间隔的多条第一走线形成的第一图案,第二导电层包括由彼此间隔的多条第二走线形成的第二图案,多条第一走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多条第二走线至少之一交叠的第一交叠部,多条第二走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第一交叠部交叠的第二交叠部,且第一交叠部所在的第一段与第二交叠部所在的第二段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其中,第一段为第一走线的以第一交叠部为端点延伸的线段,第二段为第二走线的以第二交叠部为端点延伸的线段。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结构中,多条第一走线的第一段与多条第二走线的第二段具有不同的线条延伸方向,因此在交叠时,多条第一走线的第一交叠部与多条第二走线的第二交叠部呈现“点状”交叠,具有较小的交叠面积,因此多条第一走线与多条第二走线不会产生寄生电容或者产生的寄生电容很小可忽略不计,由此可以提高触控结构的触控精度与触控灵敏度,进而提高触控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以及显示面板进行说明。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图5示出了该触控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6示出了触控结构中触控单元的第一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图7示出了触控单元中第二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图8示出了触控单元中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叠层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8中的触控单元沿A-A线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5-图9所示,该触控结构包括衬底B和设置在衬底B上的多个触控单元T11、T12和T13等,多个触控单元T11、T12和T13等呈阵列排布,例如,每个触控单元的整体可以呈块状,例如,每个触控单元的平面形状呈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这些触控单元T11、T12和T13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多条触控走线L11、L12和L13电连接到触控驱动电路D,以向触控驱动电路D传输电信号或者从触控驱动电路D获取电信号。

例如,多个触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每一个)包括依次叠层在衬底B上的第一导电层M1、间隔绝缘层I和第二导电层M2。第一导电层M1包括由彼此间隔的多条第一走线11形成的第一图案,第二导电层M2包括由彼此间隔的多条第二走线12形成的第二图案。例如,如图6-图8所示,多条第一走线11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每个)包括与多条第二走线12至少之一交叠的第一交叠部111,多条第二走线12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每个)包括与第一交叠部111交叠的第二交叠部112,且第一交叠部111所在的第一段112(图6中虚线方框圈出的部分)与第二交叠部121所在的第二段122(图7中虚线框圈出的部分)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第一段112为第一走线11的包括第一交叠部111的部分,也即第一段112为第一走线11的以第一交叠部111为端点延伸的线段,第二段122为第二走线12的包括第二交叠部121的部分,也即第二段112为第二走线12的以第二交叠部121为端点延伸的线段。

由此,由于多条第一走线11的第一段112与多条第二走线12的第二段122具有不同的线条延伸方向,因此在交叠时,多条第一走线11的第一交叠部111与多条第二走线12的第二交叠部121呈现“点状”交叠,具有较小的交叠面积,因此多条第一走线11与多条第二走线12不会产生寄生电容或者产生的寄生电容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以提高触控结构的触控精度与触控灵敏度,进而提高触控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第一段112和第二段122包括直线段,此时,第一段112和第二段122的延伸方向为直线段的延伸方向,或者,第一段112和第二段122包括弧线段,此时,第一段112和第二段122的延伸方向为弧线段在第一交叠部111和第二交叠部121为端点的切线的延伸方向。例如,在图6中,第一段112的延伸方向为图6中虚线的延伸方向。例如,在图7中,第二段122的延伸方向为图7中虚线的延伸方向。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在至少一处第一交叠部111与第二交叠部121交叠的位置O,第一交叠部111和第二交叠部121通过间隔绝缘层I中的过孔I1电连接。

例如,一个第一交叠部111在任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第一走线11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线宽,小于等于第一走线11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线宽的2倍,一个第二交叠部121在任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第二走线12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线宽,小于等于第二走线12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线宽的2倍。由此保证第一交叠部111和第二交叠部121电连接的可靠性。

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走线11整体大致沿第一方向(图中的竖直方向)弯曲延伸,如图7所示,第二走线12整体大致沿第二方向(图中的右下方向)弯曲延伸。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0°-90°,例如45°、、60°或者70°等。由此,在触控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上时,多条第一走线11与多条第二走线12的上述设计可以使多条第一走线11与多条第二走线12的延伸位置避开显示面板中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进而避免影响多个子像素的显示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或者第二走线整体的延伸方向指的是,在整体观察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时,第一走线或者第二走线作为整体所具有的宏观延伸方向。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触控单元中,多条第一走线11包括至少一条(例如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第一连接走线11A的第一交叠部111与交叠于该第一交叠部的多个第二走线12中的至少部分第二走线12的第二交叠部121通过间隔绝缘层中的过孔I电连接。

例如,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的多个第一交叠部111分别与相邻的两条第二走线12的第二交叠部121分别通过间隔绝缘层中的过孔I电连接,以将相邻的两条第二走线12电连接,如图8所示。

例如,任意相邻的两条第二走线12的第二交叠部121分别通过至少一条第一连接走线11A之一电连接。例如,部分相邻的两条第二走线12的第二交叠部121分别通过同一条第一连接走线11A电连接,或者,部分相邻的两条第二走线12的第二交叠部121分别通过不同的第一连接走线11A电连接。由此,每一触控单元中,所有的第二走线12均可以通过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电连接在一起,构成触控单元的触控感应线,用于感应触控操作。也即,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多条第一走线11包括的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用于电连接多条第二走线12,因此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与多条第二走线12一起,构成触控单元的触控感应线,用于感应触控操作。

例如,如图6所示,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间隔排布,例如,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在多条第一走线11中间隔排布。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多条第一走线11还包括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1B,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1B与第一连接走线11A间隔排布,例如,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1B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第一连接走线11A之间,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1B可以作为多个触控单元的触控走线。例如,图6-图8中示出的触控单元可以为图5中的触控单元T13,此时,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1B可以作为多个触控单元T11、T12的触控走线L11、L12。例如,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1B与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以及多条第二走线12绝缘,即在第一导电层中,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1B与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之间存在间隔。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触控结构还可以包括触控驱动电路D,第一连接走线11A与触控驱动电路D电连接,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1B与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均与触控驱动电路D电连接,从而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1B与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可以从触控驱动电路D获取电信号或者向触控驱动电路D传输电信号。例如,触控驱动电路D可以为触控芯片等任意形式的控制电路。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导电层M1还可以具有与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连接且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三段113,例如,第三段11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此时,第三段113可以作为第一连接走线11A的一部分,并与多条第二走线12一起作为触控感应线,用于感应触控操作。由此,第三段113的设置扩大了触控感应线的延伸范围,进而可以提高触控结构的触控精度与触控灵敏度。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三段113的第一端与多条第一连接走线11A连接,第三段113的第二端与相邻的多条第二连接走线11间隔,且间隔的最小距离G1为1μm-6μm,例如1μm、2μm、3μm、4μm、4.5μm、5μm或者5.5μm等,由此可以在实现第三段113具有较长的延伸长度的同时,还能使第一连接走线11A与第二连接走线11B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以保持绝缘。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导电层M1还可以具有与多条第一走线11间隔且延伸方向不同的第四段114。例如,第四段114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段113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第四段114的两端均与多条第一走线11间隔,且间隔的最小距离G2和G3为1μm-6μm,例如均为1μm、2μm、3μm、4μm、4.5μm、5μm或者5.5μm等。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四段114作为虚拟线,不与任何电路结构连接,第四段114的设置可使得第一导电层M1的图案均一,在触控结构的制备过程中,可以保持第一导电层M1的图案的刻蚀均一性,使得第一导电层M1具有较高的制备精度,并使制备得到的第一导电层M1整面的视觉效果更均一。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多条第二走线12还可以具有与多条第二走线12的第二段122连接且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五段123。例如,第五段12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例如垂直。例如,在垂直于衬底B的板面的方向上,第五段123与多条第一走线11不重叠。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五段123可扩大多条第二走线12的延伸范围,作为触控感应线,由此可以提高触控结构的触控精度与触控灵敏度。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第一走线11的线宽(即在垂直于走线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可以为2μm-4μm,例如2.5μm、3μm或者3.5μm等。多条第二走线12的线宽可以为2μm-4μm,例如2.5μm、3μm或者3.5μm等。多条第一走线11的线宽与多条第二走线12的线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触控结构的第一导电层M1和第二导电层M2可以为金属层或者透明导电层,其材料可以包括铜、铝等金属材料或者ITO、IZ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衬底B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或者聚酰亚胺等有机绝缘材料。间隔绝缘层I也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或者聚酰亚胺等有机绝缘材料。例如,如图9所示,触控结构的第二导电层M2上还可以覆盖有保护绝缘层P,保护绝缘层P也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或者聚酰亚胺等有机绝缘材料,以保护第二导电层M2。本公开的实施例对触控结构的其他结构以及材料等不做具体限定。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结构,例如,图10示出了该显示面板的部分平面示意图,图10中示出的触控结构例如为图5中的触控结构在虚线框中的部分;图11示出了该显示面板的一个子像素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11以及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011上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器件层以及封装层EN;触控结构设置在封装层EN的远离衬底基板1011的一侧,此时,第一导电层M1相对于第二导电层M2更靠近封装层EN。

例如,显示基板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用于进行显示操作。多个像素单元中的每个包括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包括设置在驱动电路层中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及设置在发光器件层中的发光器件EM,发光器件EM具有发光区域LE。

例如,如图11所示,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T和存储电容C等结构。薄膜晶体管T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011上的有源层1021、栅极1022、栅绝缘层1014(例如包括第一栅绝缘层1014A和第二栅绝缘层1014B),层间绝缘层1015和源漏电极(包括源极1023和漏极1024)。存储电容C包括第一极板1031和第二极板1032。例如,第一极板1031与栅极1022同层设置,第二极板1032在栅绝缘层1014和层间绝缘层1015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两个结构层或者功能层同层设置指的是该两个结构层或者功能层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层并利用相同制备工艺(例如构图工艺等)形成,从而可以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

例如,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形成为2T1C(两个薄膜晶体管一个存储电容)、6T1C(六个薄膜晶体管一个存储电容)等结构,从而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该多个薄膜晶体管具有如图11所示的叠层结构相似或相同的结构,图11中仅示出了与发光器件直接连接的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可以是驱动薄膜晶体管,也可以是发光控制薄膜晶体管等。

例如,如图11所示,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平坦化层1016、像素界定层1017以及隔垫物1018。平坦化层1016用于平坦化像素驱动电路,像素界定层1017设置在平坦化层1016远离像素驱动电路的一侧,像素界定层1017包括多个子像素开口,用于界定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LE。

例如,发光器件EM包括阳极层1041,发光层1042以及阴极层1043。阳极层1041通过平坦化层1016中的过孔连接到薄膜晶体管T的源极1023。例如,阴极层1043在衬底基板1011上整面形成。例如,在一些示例中,阳极层1041与发光层1042之间以及阴极层1043与发光层1042之间还可以包括有助于发光层1042发光的辅助发光层(图中未示出),例如包括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中的一种或多种,图中未示出。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011上的缓冲层1012,缓冲层1012可以提供一个平坦的表面,并可防止水氧等杂质从衬底基板1011渗入到像素驱动电路等功能结构中,从而对衬底基板1011上的其他功能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黑矩阵层BM,黑矩阵层BM设置在触控结构的远离衬底基板1011的一侧(图中示出的情况)或者靠近衬底基板1011的一侧。黑矩阵层BM包括多个第一透光开口BM1和多个第二透光开口BM2。多个第一透光开口BM1配置为分别通过多个发光器件EM发出的光。例如,多个第一透光开口BM1在衬底基板1011上的正投影分别与多个发光器件EM的发光区域LE在衬底基板10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例如完全重叠。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每个像素单元包括一个红色子像素,一个蓝色子像素和两个绿色子像素。此时,如图10所示,多个第一透光开口BM1包括对应于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第一透光开口R、对应于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第一透光开口B以及对应于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第一透光开口G。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透光部分TP,至少部分第二透光开口BM2中的每个与多个透光部分TP中的至少一个对应设置,且在对应设置的第二透光开口BM2和透光部分TP中,第二透光开口BM2在衬底基板1011上的正投影与透光部分TP在衬底基板10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二透光开口BM2和透光部分TP可用于通过感应光,例如用于纹路识别的感应光等,稍后详细介绍。

例如,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1的板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透光部分TP设置在相邻的子像素的发光器件EM的发光区域LE之间。例如,多个透光部分TP分别设置在相邻的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之间。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的多个子像素与多个第二透光开口在垂直于显示基板的方向上一一对应且重叠。例如,多个像素单元均为第一像素单元,此时,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子像素均对应一个第二透光开口BM2。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多个第二透光开口BM2包括分别对应于第一像素单元的不同子像素的第二透光开口B1、第二透光开口B2、第二透光开口B3和第二透光开口B4。例如,第二透光开口B1、第二透光开口B2、第二透光开口B3和第二透光开口B4形状和大小均不相同。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11的方向(图中的竖直方向)上,多条第一走线11和多条第二走线12与多个第一透光开口BM1和多个第二透光开口BM2不重叠。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1的方向(图中的水平方向)上,多个第一透光开口BM1与多条第一走线11和/或多条第二走线12的距离H1大于1μm,例如大于2.5μm,例如H1为3μm或者3.5μm等。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1的方向上,多个第二透光开口BM2与多条第一走线11和/或多条第二走线12的距离H2也大于1μm,例如大于2.5μm,例如H2为3μm或者3.5μm等。由此,多个第一透光开口BM1和多个第二透光开口BM2与多条第一走线11和多条第二走线12的距离足够远,多条第一走线11和多条第二走线12被黑矩阵层BM充分遮挡,使得即使在强光下,用户也不会从显示面板的表面看到多条第一走线11和多条第二走线12,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多个第二透光开口BM2中相邻的两个第二透光开口BM2之间设置有一条第一走线11或一条第二走线12。例如,在图10示出的示例中,第二透光开口B1和第二透光开口B2之间设置一条第一走线11,第二透光开口B2和第二透光开口B3之间设置一条第二走线12,第二透光开口B3和第二透光开口B4之间设置一条第一走线11。由此,多个第二透光开口BM2在多条第一走线11以及多条第二走线12之间均匀排布,有助于显示面板的均一性。

例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11的方向上,多条第一走线11和多条第二走线12与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EM的发光区域LE不重叠,进而避免影响多个子像素的显示效果。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1的板面的方向上,多个第二透光开口BM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透光开口BM2位于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LE与一条第一走线11或者一条第二走线12之间,该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LE到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透光开口BM2相邻的第一走线11或者第二走线12之间的距离,大于该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LE到其他第一走线11或者第二走线12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1的板面的方向上,第二透光开口B2位于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LE与一条第二走线12之间,该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LE到与第二透光开口B2相邻的第二走线12的距离H3大于该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到其他第一走线11或者第二走线12之间的距离H4。由此,显示面板中均匀布置第一透光开口BM1、第二透光开口BM2以及多条第一走线11和多条第二走线12,以避免显示面板中显示功能与触控功能相互影响,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与触控效果。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一透光开口BM1中的多个彩色滤光片CF。多个彩色滤光片CF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滤光片,以分别对应于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器件。例如,对应设置的子像素与彩色滤光片CF的颜色相同,从而使得从子像素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透过彩色滤光片CF后,射出的光的颜色更纯,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更好。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纹路触摸表面S1以及图像传感器阵列SA,图像传感器SA阵列设置在驱动电路层的远离发光器件层的一侧,包括多个图像传感器S2,多个图像传感器S2配置为可接收从发光器件层中的多个发光器件EM发出的且经在纹路触摸表面S1的纹路(例如指纹或者掌纹等)反射、通过第二透光开口BM2和透光部分TP达到多个图像传感器S2的光以用于纹路采集。由此显示面板还具有纹路识别功能。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SA可以设置在衬底基板1011的远离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在显示基板制备完成后贴附在衬底基板1011上,从而不影响显示基板的制程。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透明盖板CV,透明盖板CV设置在黑矩阵层BM的远离衬底基板1011的一侧。例如,透明盖板CV的表面形成为纹路触摸表面S1。例如,透明盖板CV可以为玻璃盖板。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可以为柔性显示基板,此时,衬底基板1011可以包括聚酰亚胺(PI)等柔性绝缘材料。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衬底基板1011可以为多个柔性层和多个阻挡层交替设置的叠层结构,例如为两个柔性层和两个阻挡层交替设置的叠层结构。此时,柔性层可以包括聚酰亚胺,阻挡层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也可以为刚性基板,此时,衬底基板1011可以为玻璃、石英等刚性基板。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缓冲层1012可以采用氧化硅、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有源层1021可以采用多晶硅和金属氧化物等材料,栅绝缘层1014可以采用氧化硅、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栅极1022和第一极板1031可以采用铜、铝、钛、钴等金属材料,例如可以形成为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例如钛/铝/钛、钼/铝/钼等多层结构,第二极板1032可以采用铜、铝、钛、钴等金属或者合金材料,层间绝缘层1015可以采用氧化硅、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源漏电极1023和1024可以采用铜、铝、钛、钴等金属材料,例如可以形成为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例如钛/铝/钛、钼/铝/钼等多层结构,阳极层1041的材料可以包括ITO、IZO等金属氧化物或者Ag、Al、Mo等金属或其合金。发光层1042的材料和辅助发光层的材料为有机材料,发光层1042的材料可根据需求选择可发出某一颜色光(例如红光、蓝光或者绿光等)的发光材料。阴极层1043的材料可以包括Mg、Ca、Li或Al等金属或其合金,或者IZO、ZTO等金属氧化物,又或者PEDOT/PSS(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等具有导电性能有机材料。平坦化层1016、像素界定层1017以及隔垫物1018可以采用聚酰亚胺等有机绝缘材料。

例如,封装层EN为复合封装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051、第一有机封装层105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53。例如,第一无机封装层105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53可以采用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材料形成,第一有机封装层1052可以采用聚酰亚胺(PI)、环氧树脂等有机材料形成。该复合封装层可以显示面板上的功能结构形成多重保护,具有更好的封装效果。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显示面板上的各种功能结构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

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系统
  • 触控电极单元、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触控面板结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及形成触控面板的方法
  • 触控面板结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及形成触控面板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63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