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防晃动溶血的分装式医用采血管存放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防晃动溶血的分装式医用采血管存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血管存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晃动溶血的分装式医用采血管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采血管是一种一次性的、可实现定量采血的负压真空玻璃管,需要与静脉采血针配套使用,其根据装载血液类别不同可以分为:全血、血清、血小板等诸多试管类型;一次性采血管作为医疗领域中,血液检测门类常见的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医院、采血中心、移动采血车等诸多医疗场所,其中,全血采血管使用最多,尤以采血中心、体检中心、移动采血车和献血站等最为常见,为方便居民的血液检测,医护人员通常将装有人体血样的采血管集中放置在采血管存放设备中,再集体转移到检测中心进行化验检测;

现阶段使用的采血管存放装置通常是由塑料、树脂或金属等材质制成的容器,其中开设若干个采血管插孔,对采血管进行简单的容纳和支撑;

但是,现阶段使用的采血管存放装置,至少存在如下以下缺陷:

1、现有的采血管存放装置为了避免环境温度过高,会在存放装置中放置冰袋,从而避免血样变质,此种保持低温的方式冰袋和采血管同在一个腔室内,冷气扩散不够均匀,往往贴合冰袋的采血管容易发生凝固,破坏血样中的血细胞或各类酶,进而影响检测结果,此外,由于冷空气密度大,会优先聚集在设备内腔底部,常规手段常采用电机驱动扇叶加速气流循环,但是在采血车或人工搬运等使用场合中,电源无法得到保证,继而难以保证气流的持续循环;

2、传统装置中对采血管进行容纳和支撑无法避免采血管晃动,采血完成后医护人员携带采血箱前往检测中心的过程中,随着采血管存放箱的晃动,采血管中的血样也会发生晃动,晃动频繁会使血样发生溶血现象,影响血液检测的准确性;专利号CN204280298U的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基于轴向旋转的防止物体倒置和震动的装置,该装置由稳定装置,内置物装置构成,能够防止物体倾斜倒置,将该装置用于采血管的存放,虽然能够防止采血管晃动,但是所有采血管存在同一腔室,若一支采血管破损,会污染所有采血管,影响该批次的采血管的检测使用。

基于上述缺陷,现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采用固定式支架对采血管进行容纳和支撑无法避免采血管晃动,晃动频繁会使血样发生溶血现象,影响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和简单放置冰袋的降温方式贴合冰袋的采血管容易发生凝固,破坏血样中的血细胞或各类酶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晃动溶血的分装式医用采血管存放装置,能够保证采血管放置好后始终保持向上,避免采血管随着晃动而跟随晃动,避免溶血情况的发生,而且能够使冰袋与采血管分区放置,避免冰袋贴合采血管使部分采血管中血样凝固,同时能够保证设备内部冷气均匀扩散,保证各个采血管得到有效且均匀的低温保存。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晃动溶血的分装式医用采血管存放装置,包括:设备外壳;

存放腔,所述存放腔开设于所述设备外壳的内腔顶端;

还包括:平衡机构和储存部件,所述平衡机构装配于所述存放腔的内腔,所述储存部件装配于所述平衡机构的内侧中心位置;

冷气循环装置,所述冷气循环装置装配在所述设备外壳的底端,且与所述存放腔的内腔连通;

所述冷气循环装置包括:

冷气室,所述冷气室装配在所述设备外壳的底端;

其中,所述冷气室包括:

第一外壳,所述冷气室安装于所述设备外壳的底端,且所述第一外壳的内腔分为上下设置的制冷腔和动力腔;

扇板,所述扇板摆动安装于所述制冷腔的内腔,

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动力腔的内腔,其用于驱使所述扇板摆动;

所述摆动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动力腔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

第二配重块,所述第二配重块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位置;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动力腔的内壁顶端,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扇板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配重块自由端的质量大于扇板转动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气循环装置还包括:

通道,所述通道的数量为若干个,其中,所述通道中空设置,且若干个所述通道的顶端高度沿周向依次递增,所述通道的顶端开设有连通口,且连通口延伸进所述存放腔的内腔,所述通道的内腔底端与所述制冷腔的内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气室还包括:

取放口,所述取放口开设于所述制冷腔的内腔前侧;

密封板,所述密封板滑动插接于所述取放口的内腔,且所述密封板的左端延伸出第一外壳的外壁;

永磁铁,所述永磁铁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

拉块,所述拉块安装于所述密封板延伸出所述第一外壳外壁的一端,且与所述永磁铁位置相对应;

分隔网,所述分隔网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安装于所述制冷腔的内腔左右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存部件与所述平衡机构同轴线设置,且所述储存部件与所述平衡机构共线的轴与水平面垂直;

所述平衡机构包括:

第一平衡架和第二平衡架,所述第一平衡架的外壁两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存放腔的内壁,且第一平衡架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平衡架通过销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平衡架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平衡架与所述第一平衡架共心且相互垂直设置;

第三平衡架,所述第三平衡架安装于所述储存部件的顶端,且与所述第二平衡架的内壁顶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安装于所述储存部件的底端,且与所述第二平衡架的内壁底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配重块的质量为大于所述储存部件满载状态的质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存部件包括:

存放盒;

插孔,所述插孔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插孔阵列式开设于所述存放盒的顶端,所述插孔的内壁顶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插孔的内腔还螺接安装有存放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存放单元包括:

采血管存放筒,所述采血管存放筒外壁顶端设置有外螺纹,且与所述内螺纹螺接配合;

夹层,所述夹层开设于所述采血管存放筒的周向侧壁;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设置于所述采血管存放筒的内壁圆周及顶端圆周,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于所述夹层的内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医用采血管存放装置还包括:

换热管线,所述换热管线的数量为若干个,分别内嵌于若干个通道的内腔,所述换热管线的一端延伸进所述制冷腔的内腔,且呈螺旋状安装于所述制冷腔的内腔顶端,所述换热管线的另一端通过连通口延伸进所述存放腔的内腔,且与所述存放腔的内壁圆周贴合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管线的外壁为螺旋弹簧状设置的铜线。

本发明的一种防晃动溶血的分装式医用采血管存放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一、针对于直接将冰袋和采血管放在同一内腔,贴合冰袋的采血管容易发生凝固,破坏血样中的血细胞或各类酶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在制冷腔中放置冰袋,实现低温腔室与采血管分离,同时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道将制冷腔中的冷空气扩散进存放腔的内腔,实现储存部件中采血管得到均匀降温,避免局部过冷而凝固;

二、本申请第一齿轮和第二配重块整体能够自由转动,通过第二配重块自身的配重定位,保证第二配重块的自由端始终朝向重力方向,当设备整体在移动搬运时发生晃动,由于第二配重块始终朝向重力方向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驱使第二齿轮一同转动,继而驱动扇板摆动,随着搬运过程晃动不断发生,第一齿轮、第二配重块也会不断正反转动,能够使第二齿轮带动扇板频繁摆动,加快制冷腔内腔空气的流动,使冷气更快的通过通道扩散进存放腔的内腔,加快制冷效果,避免冷空气聚集在底部,能够加速热循环,同时该装置无需电力供应即能提供动力,不仅节省能源,而且适用于各类无电力供应的采血车或人工准运的场合;

三、针对采用固定式支架对采血管进行容纳和支撑无法避免采血管晃动,采血完成后医护人员携带采血箱前往检测中心的过程中,随着采血管存放箱的晃动,采血管中的血样也会发生晃动,晃动频繁会使血样发生溶血现象,影响血液检测的准确性,本申请通过通过转动连接的第一平衡架和第二平衡架使位于二者内侧中心位置的储存部件能够相对于设备外壳进行任意方向的转动,同时利用第一配重块的配重定位,保证当设备外壳因晃动而偏转时储存部件始终与地面垂直,从而避免储存部件中的采血管跟随晃动,以免血样溶血;

四、本申请通过独立设置的采血管存放筒保证放入其中的采血管得到单独隔离放置,避免若干采血管管壁处于同一空间,若某个采血管破损能够保证泄露的血样仅存在于当前采血管存放筒内腔,以防某个采血管破裂致使血样溢出污染其余采血管,能够保证其余独立采血管的洁净,也能够避免血样的细菌、病毒在设备内腔大量繁殖滋生;

五、本申请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置保证采血管存放筒内腔和存放腔的内腔连通,当冷气从制冷腔的内腔通过通道的内腔扩散至存放腔的内腔后,能够保证冷气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进入采血管存放筒的内腔,使冷气直接与采血管的管壁接触,实现采血管的低温冷藏;

六、本申请通过换热管线进一步实现制冷腔和存放腔内腔的连通,由于换热管线导热性能优异,位于制冷腔内腔的换热管线部分快速降温,保证与位于存放腔内腔部分的换热管线快速发生热传递,以实现存放腔内腔部分的换热管线快速降温,通过螺旋盘设于制冷腔内壁的换热管线增大热交换面积,同时换热管线自身为螺旋铜线,加快热循环;

七、本申请位于存放腔内壁的若干个换热管线上下分层设置,能够保证存放腔内腔各个高度的温度均衡,进而保证存放腔内腔整体的制冷效果良好且均匀,从而保证采血管的有效冷藏;

八、本申请通过转动采血管存放筒使其螺接入插孔的内腔,实现采血管的稳定放置,同时反向螺旋采血管存放筒能够将其快速取出,从而便于将被污染的采血管存放筒单独取出进行清洗消毒,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平衡机构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冷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存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存放单元的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存放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换热管线的仰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换热管线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背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12中,1、设备外壳,2、存放腔,3、平衡机构,31、第一平衡架,32、第二平衡架,33、第三平衡架,34、第一配重块,4、储存部件,41、存放盒,42、插孔,5、存放单元,51、采血管存放筒,52、夹层,53、第一通孔,54、第二通孔,6、冷气室,6a、制冷腔,6b、动力腔,61、第一外壳,62、密封板,63、拉块,64、永磁铁,65、分隔网,7、通道,8、扇板,9、摆动机构,91、第一齿轮,92、第二配重块,93、第二齿轮,10、换热管线,11、密封盖,11a、胶圈,11b、胶圈槽,12、连接绑带,13、连接扣,14、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图1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针对采用固定式支架对采血管进行容纳和支撑无法避免采血管晃动,采血完成后医护人员携带采血箱前往检测中心的过程中,无论背负还是搬运,采血箱贴覆人体会发生倾斜,随着人体走动也会发生晃动,即便放置在推车内推动搬运,也会随着行进而产生晃动,当采血管存放箱晃动,采血管中的血样也会发生晃动,晃动频繁会使血样发生溶血现象,影响血液检测的准确性,此外,直接将冰袋和采血管放在同一内腔,贴合冰袋的采血管容易发生凝固,破坏血样中的血细胞或各类酶等问题,现提出一种防晃动溶血的分装式医用采血管存放装置,包括:设备外壳1、存放腔2、平衡机构3、储存部件4和冷气循环装置,其中,存放腔2开设于设备外壳1的内腔顶端,平衡机构3装配于存放腔2的内腔,存放腔2的内腔为半球形空间,且该空间的半径与平衡机构3最大直径相适配,储存部件4装配于平衡机构3的内侧中心位置,储存部件4与平衡机构3同轴线设置,且储存部件4与平衡机构3共线的轴与水平面垂直,利用平衡机构3能够实现当设备外壳1歪斜时储存部件4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冷气循环装置装配在设备外壳1的底端,且与存放腔2的内腔连通;

下面针对平衡机构3进行介绍,主要参阅图1-图3所示,平衡机构3包括:第一平衡架31、第二平衡架32、第三平衡架33和第一配重块34,其中,第一平衡架31和第二平衡架32为两个同心设置的圆环状框架,第三平衡架33为半圆环状框架,且其与第一平衡架31和第二平衡架32同心设置,第一平衡架31、第二平衡架32和第三平衡架33为硬质材料制成,优选硬质聚乙烯、碳纤维、铝合金等密度小、强度高的材料,不仅有利于减轻设备设备整体质量满足移动采血便携式的需求,同时聚乙烯等材料自身不会滋生细菌,能够保持较好的清洁度,第一平衡架31的外壁两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安装于存放腔2的内壁,且第一平衡架31水平设置,第一平衡架31自身能够在存放腔2的内腔,并能够绕其外壁两端销轴的轴线转动,第二平衡架32通过销轴转动安装于第一平衡架31的内侧,且第二平衡架32与第一平衡架31同心且相互垂直设置,第三平衡架33安装于储存部件4的顶端,且与第二平衡架32的内壁顶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一配重块34安装于储存部件4的底端,且与第二平衡架32的内壁底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三平衡架33、储存部件4和第一配重块34的整体能够绕其上下两端销轴的轴线转动,其中,第一配重块34的质量大于储存部件4满载状态的质量,由此能够保证第三平衡架33、储存部件4和第一配重块34的整体的重心位置位于第一配重块34的位置,利用其自重,保证当设备外壳1因晃动而歪斜时,利用第一平衡架31和第二平衡架32的转动配合,保证第三平衡架33、储存部件4和第一配重块34的整体始终呈现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竖直状态。

下面针对冷气循环装置进行介绍,主要参阅图1、图4和图5,冷气循环装置包括:冷气室6和通道7,冷气室6装配在设备外壳1的底端,冷气室6通过通道7与存放腔2的内腔连通,其中,通道7的数量为若干个,通道7中空设置,且若干个通道7的高度沿周向依次递增,通道7的顶端开设有连通口,且连通口延伸进存放腔2的内腔,冷气室6中产生冷气,经过通道7的内腔,冷气能够向存放腔2的内腔传导,进而使存放腔2内的物品降温,此外,若干个通道7顶端与存放腔2连通的连通口高度分布不同,能够覆盖存放腔2的不同位置空间,从而保证热交换均匀进行,防止存放腔2的各处温差过大,其中,通道7的内壁贴覆一层隔热材料,例如玻纤棉或玻璃棉复合铝箔、玻纤布制成的复合隔热材料,其具有导热系数低的特点,保证冷空气从冷气室6向存放腔2扩散的过程中,不会与外界发生热热交换,保证冷空气集中进入存放腔2的内腔,提高设备内部热交换效率;

上述方案中,冷气室6包括:第一外壳61、密封板62、拉块63、永磁铁64和分隔网65,冷气室6安装于设备外壳1的底端,且第一外壳61的内腔分为上下设置的制冷腔6a和动力腔6b,通道7的内腔底端与制冷腔6a的内腔连通,制冷腔6a中放置冰袋、干冰袋、袋装液氮等冷源,从而使制冷腔6a温度远低于外环境,能够能实现与存放腔2之间的热交换,其中,制冷腔6a的内壁同样设置隔热材料,例如玻纤棉或玻璃棉复合铝箔、玻纤布制成的复合隔热材料,其具有导热系数低的特点,能够阻止冷空气逸散流失,制冷腔6a的内腔前侧开设有取放口,通过取放口能够将冷源放置在制冷腔6a的内腔,密封板62滑动插接于取放口的内腔,且密封板62的左端延伸出第一外壳61的外壁,拉动密封板62能够使取放口开启,反之推动密封板62能够封闭取放口从而使制冷腔6与外环境隔离,密封板62与制冷腔6a相对一侧贴附有与制冷腔6a内壁同样的隔热材料,永磁铁64安装于第一外壳61的外壁,拉块63安装于密封板62延伸出第一外壳61外壁的一端,且与永磁铁64位置相对应,拉块63为铁磁金属制成,如铁、镍、钴及其合金,当拉块63与永磁铁64贴合后能够相互吸附,保证密封板62牢牢的与取放口内壁贴合,进而实现制冷腔6a的密封,分隔网6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安装于制冷腔6a的内腔左右两侧,使用时将冷源放置在分隔网65与制冷腔6a内壁之间,保证制冷腔6a的中部空间开敞,继而为冷空气的流动提供空间,避免堵塞通道7的底端,同时分隔网65外壁开设通孔,不会影响冷空气的自由扩散。

上述方案实现防止晃动和均匀降温,避免局部采血管过冷而凝固的具体步骤为:向外拉动拉块63使其与永磁铁64分离,此时密封板62向外移动,使制冷腔6a开敞,将冷源分别放在两个分隔网65与制冷腔6a的内壁之间,随后反向推动拉块63使密封板62复位,当拉块63与永磁铁64相互磁吸贴合后制冷腔62得到密封,随后冷空气沿着通道7的内腔向存放腔2扩散进行热交换,不同高度的若干个连通口覆盖存放腔2的不同位置空间,保证热传递的均匀进行,同时冷源与存放腔2中的采血管相互分离,避免局部过冷使血样凝固,同时,储存部件4中存放好血样,当设备外壳1整体在转移过程中因晃动发生歪斜,第一平衡架31、第二平衡架32以及第三平衡架33、储存部件4和第一配重块34的整体会各自发生相对转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配重块34质量大,能够保证第三平衡架33、储存部件4和第一配重块34的整体始终保持与重力方向相同,进而保证在设备外壳1晃动时保持平衡,避免内部的血样晃动而发生溶血现象。

上述方案中,由于冷空气的质量略低于常温空气,因此制冷腔6a与存放腔2之间的冷热空气流动效率较慢,热交换进行的效率也较低,为了提高两个腔室之间的空气流动,提出以下方案:

制冷腔6a的内腔摆动安装有扇板8,扇板8来回摆动能够扇动制冷腔6a中的空气流动,继而加快制冷腔6a与存放腔2之间的空气流动,避免冷空气积聚在底部,能提高热交换效率,此外,扇板8的长度小于两个分隔网65间距的一半,避免转动的时候发生干涉,动力腔6b的内腔装配有用于驱使扇板8摆动的摆动机构9,其中摆动机构9利用重力进行驱动,无需电源、蓄电池等电力供应,即能实现扇板8的摆动,起到加速冷气循环的作用;

下面针对摆动机构9进行介绍,主要参阅图6,摆动机构9包括:第一齿轮91、第二配重块92和第二齿轮93,第一齿轮91转动安装于动力腔6b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第二配重块9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一齿轮91的中心位置,第一齿轮91和第二配重块92构成一个转动整体,其中,第二配重块92自由端的质量大于扇板8转动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而且第二配重块92由连接处向自由端向下倾斜设置,由于第一齿轮91和第二配重块92的整体能够以第一齿轮91的转动连接处为中心进行自由转动,因此第二配重块92的自由端在其自重定位的作用下能够始终朝向地面方向,从而当设备外壳1和冷气室6整体歪斜晃动时,第二配重块92在自重的作用下能够进行与动力腔6b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并带动第一齿轮91转动,第二齿轮93转动安装于动力腔6b的内壁顶端,第二齿轮93与第一齿轮91相互啮合,且第二齿轮93与扇板8固定连接,当第一齿轮91转动时能够驱使第二齿轮93转动,继而使扇板8进行摆动。

上述方案为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具体步骤为:当设备外壳1和冷气室6整体歪斜晃动时,二者整体的重心及重心所在轴相对于冷气室6的位置会不断发生变化,而在第二配重块92的重力作用下,第二配重块92的自由端会始终朝向地面,因此第二配重块92相对于动力腔6b则呈现不断摆动的状态,继而驱使第一齿轮91转动,在第一齿轮91的驱动下,第二齿轮93会带动扇板8来回摆动,进而使制冷腔6a中的空气加速流动,加快冷气通过通道7向存放腔2的涌动扩散,从而提高制冷腔6a与存放腔2之间的热交换。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方案,主要参阅图1、图2、图7和图8,上述任意一项中的储存部件4包括:存放盒41和插孔42,插孔42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插孔42阵列式开设于存放盒41的顶端,插孔42的内腔还螺接安装有存放单元5,存放单元用于存放采血管,而且每个存放单元5之间相对封闭且独立,能够保证各个采血管之间的独立性,当其中一支采血管损坏,能够保证泄露的血样仅存在与装载该采血管的存放单元5中,不会污染到其余采血管;

存放单元5包括:采血管存放筒51、夹层52、第一通孔53和第二通孔54,装有血样的采血管放置在采血管存放筒51的内腔,每个采血管存放筒51分别放置于各个插孔42的内腔,其中,插孔42的内壁顶端设置有内螺纹,采血管存放筒51外壁顶端设置有外螺纹,且与内螺纹螺接配合,旋转采血管存放筒51,能够使其牢固的安装于插孔42的内腔,利于采血管的放置,反向旋转采血管存放筒51能够将其取出,便于对采血管存放筒51单独清洁,夹层52开设于采血管存放筒51的周向侧壁,第一通孔53和第二通孔54分别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通孔53和第二通孔54分别设置于采血管存放筒51的内壁圆周及顶端圆周,且第一通孔53和第二通孔54分别于夹层52的内腔连通,夹层52、第一通孔53和第二通孔54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连通腔体,该腔体用于连通存放腔2与采血管存放筒51的内腔,当采血管存放筒51中放有采血管时,采血管的管壁绝大部分完全隐没在采血管存放筒51的内腔,不利于与存放腔2中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为此,冷空气可通过第二通孔54进入夹层52的内腔,再经过第一通孔53与采血管的管壁接触,实现采血管的低温冷藏;

此外,采血管存放筒51的内腔底端放置有医用药棉,当玻璃材质的一次性采血管外壁遇冷产生冷凝水能够向下滴落并被医用药棉吸收,并能保证出现意外而导致采血管破裂后,血样能被医用药棉吸收,便于清理污物,不仅如此,还能为采血管提供缓冲,避免采血管与采血管存放筒51刚性接触,防止相互碰撞而损坏;

上述方案中,采血管存放筒51内腔直径至少为14mm,内腔深度至少为89mm,能够容纳存放标准型号尺寸为13*75mm的采血管,放置后采血管的密封盖恰好延伸出采血管存放筒51的顶端,而其内壁内嵌入采血管存放筒51的内腔,同时采血管外壁与采血管存放筒51内壁之间至少留有0.5mm的空间以供冷空气流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方案,主要参阅图12,上述任意一项中的设备外壳1的顶端后侧铰接有密封盖11,密封盖11为半球状设置,其内腔尺寸与存放腔2相适配,当转动密封盖11使其与设备外壳1扣合之后,二者内腔闭合形成一个球形腔体,该腔体将平衡机构3完全容纳在其中,此外,密封盖11的内壁装配与前述方案中同样的隔热材料,避免冷气逸散;

除此之外,密封盖11与设备外壳1相对一面的外壁圆周设有胶圈11a,而设备外壳1的外壁顶端沿周向开设有胶圈槽11b,当密封盖11与设备外壳1扣合后,胶圈11a内嵌入胶圈槽11b的内腔,利用橡胶的密封性,保证设备外壳1的整体密封性,保证冷藏效果呈最佳状态;

密封盖11的外壁还安装有连接绑带12,连接绑带12的外壁开设通孔,设备外壳1安装连接扣13,当密封盖11与设备外壳1扣合将连接绑带12的通孔与连接扣13扣接,能实现密封盖的稳定扣合,避免与设备外壳1分离,设备外壳1的外壁左右两侧的外壁分别安装有背带14的两端,便于医护人员通过背带能够将该设备背负移动,背负移动过程中,设备外壳1由于贴合人体体侧,会具有一定的倾斜程度,并且,随着人体移动的过程中,设备会不断晃动,此时平衡机构3开始发挥作用,并随着晃动摆动机构9亦会驱使扇板8摆动加速气流,血样能够快速进入冷藏状态;

该方案在进行采血管装载和封盖时的具体步骤为:将采血管存放筒51逐个螺接入插孔42的内腔,采血管采集好血样之后放入采血管存放筒51之中,待装满后拉动连接绑带12使密封盖11与设备外壳1扣合,并将连接绑带12的通孔与连接扣13扣合,采血管随即进入冷藏状态,通过背带14背负该设备即可进行转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主要参阅图4、图6、图9-图11,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医用采血管存放装置还包括:换热管线10,换热管线10采用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导热金属制成,优选铜、银,还可选用铜合金,不锈钢、碳钢等,其中,铜线的导热性能优异且价格适中,可作为第一优选材料,除此之外,铜合金虽然导热性能稍弱于纯铜,但其耐腐蚀的性能优异,可作为第二优选材料,换热管线10的数量为若干个,分别内嵌于若干个通道7的内腔,换热管线10的一端通过连通口延伸进存放腔2的内腔,且与存放腔2的内壁圆周贴合设置,利用换热管线10的热交换能力,能够辅助制冷腔6a与存放腔2之间的冷热交换,同时各个换热管线10位于存放腔2中的部分的位置分布,与各个通道7顶端连通口的位置一直,保证各个换热管线10均匀分布在存放腔2内腔的不同高度空间,换热管线10的另一端延伸进制冷腔6a的内腔,且呈螺旋状安装于制冷腔6a的内腔顶端,螺旋状分布能够增大换热管线10在制冷腔6a中的面积,增大与冷空气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快速的进行热交换工作;

此外,换热管线10的外壁为螺旋弹簧状设置的铜线,换热管线10自身呈螺旋状,能够进一步的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2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