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夹具留置装置及夹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夹具留置装置及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对组织进行结扎而使用的夹具留置装置及夹具。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夹具留置装置,以进行止血处置、对在生物体组织产生的开口进行封闭。夹具留置装置使用内窥镜装置、腹腔镜向体内插入,构成为能够利用夹具夹持处置对象部位进行结扎。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结扎装置:包括一对臂和使一对臂闭合的管构件,保持利用彼此的臂的远位端部夹持生物体组织的状态对生物体组织进行结扎。在专利文献1的结扎装置中,在一对臂的远位端闭合对组织进行了结扎之后,解除连接于臂的操作线与臂的连结和管构件与线圈护套的连接。其结果,由臂和管构件构成的夹具自结扎装置分离,留置在组织(粘膜)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36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存在以包围处置对象部位的方式留置多个夹具的情况。由于留置夹具的组织柔软,因此在夹具留置之后管构件不自支撑而向组织侧倒伏。在将多个夹具留置于较近的位置的情况下,若率先留置的夹具的管构件倒伏,则妨碍利用结扎装置留置下一个夹具的操作。因此,需要改变管构件倒伏的方向以使率先留置的夹具的管构件偏离下一个夹具的留置位置的处理,手术需要时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夹具留置装置包括:插入部,其向体内插入;动力传递构件,其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设于所述插入部内;空心构件,其安装于所述插入部的远位端,沿中心轴线方向形成有贯穿通路;臂构件,其包括以自所述空心构件的远位端突出的方式插入到所述贯穿通路的第1臂和第2臂,该臂构件与所述动力传递构件连接,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动力传递构件的进退而在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相互张开的张开状态与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相互靠近而闭合的闭合状态之间切换;以及调整机构,其在所述张开状态下使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配置为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自所述空心构件突出的轴线方向的突出长度相等,在所述闭合状态下使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配置为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自所述空心构件突出的轴线方向的突出长度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夹具1包括:空心构件,其沿中心轴线方向形成有贯穿通路;臂构件,其包括以自所述空心构件的远位端突出的方式插入到所述贯穿通路的第1臂和第2臂,该臂构件连接于在夹具留置装置设置的动力传递构件,构成为能够在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相对于所述空心构件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置位于比第一位置靠远位侧的位置时,成为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张开的张开状态,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自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贯穿通路内后退,成为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靠近而闭合的闭合状态;以及调整机构,其在所述张开状态下使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配置为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自所述空心构件突出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突出长度相等,在所述闭合状态下使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配置为所述第1臂和所述第2臂自所述空心构件突出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突出长度不同。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夹具留置装置及夹具能够连续且顺畅地留置多个夹具。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的整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的远位端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的远位端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的远位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夹具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的远位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夹具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夹具的使用形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夹具的使用形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的远位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夹具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的远位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进退引导构件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的远位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的远位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的远位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的远位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夹具留置装置的远位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8的XIX-XIX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9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100及夹具1。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100的整体图。图2和图3是表示夹具留置装置100的远位端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夹具留置装置10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夹具1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4示出后述的夹具1的张开状态。图5示出后述的夹具1的闭合状态。

如图1所示,夹具留置装置100包括护套4、操作线5、操作部6以及夹具1。夹具留置装置100将夹具1卡定于操作线5的远位端并安装于护套4的远位端,构成为通过操作部6的操作能够将夹具1留置在生物体的处置对象部位。夹具留置装置100是护套4向体内插入、利用夹具1夹持处置对象部位的组织T将其留置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100例如贯穿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通道并插入到体内来使用。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夹具留置装置100呈直线状延伸的状态的长度方向上,将操作部6侧称为近位侧,将与近位侧相反的一侧且是设有夹具1的一侧称为远位侧。护套4的长度轴线沿着后述的夹具1的筒状的压管3的中心轴线C设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在压管3的中心轴线C上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夹具留置装置100的轴线记载为中心轴线C的情况。

护套4是具有挠性的纵长的管状构件。护套4在全长的范围内沿着中心轴线C形成有管路41。护套4例如是将由SUS301等不锈钢制成的线材绕长度轴线紧密地卷绕而形成的线圈护套。护套4的近位端连接于操作部6的操作主体62。管路41在护套4的远位端42开口。护套4是插入部的一例。

如图1所示,操作部6包括操作主体62和滑动件61。滑动件61设为能够相对于操作主体62沿中心轴线C方向滑动。滑动件61与操作线5连接。

操作线5的近位端固定于操作部6的滑动件61,在操作线5的远位端固定有卡定构件8。操作线5是由金属制的单线、捻线形成的线状构件。操作线5贯穿于护套4内。构成为,通过使滑动件61相对于操作主体62进退,从而操作线5能够在护套4内进退。操作线5是动力传递构件的一例。

图6是夹具留置装置10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是从与图4正交的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如图4和图6所示,卡定构件8具有固定部84、基部83、近位卡定部82以及远位卡定部81。固定部84位于卡定构件8的近位端部,固定于操作线5的远位端。基部83是从固定部84的远位端向远位侧延伸的平板状的部位。近位卡定部82和远位卡定部81自基部83沿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突出。如图4所示,远位卡定部81的近位部具有仿效臂构件2的连接端部26的弯曲形状的弯曲壁面。近位卡定部82自远位卡定部81向近位侧分开,设于与弯曲壁面相对的位置。在近位卡定部82和远位卡定部81之间卡定有后述的臂构件2。卡定构件8与操作线5的进退连动地在贯穿通路31内进退。

夹具1构成为包含臂构件2和压管3。夹具1以压管3的近位端抵接于护套4的远位端的方式设置。

臂构件2具有第1臂21和第2臂22。臂构件2例如由不锈钢、钴铬合金、钛等金属制的又薄又细长的板制作。臂构件2在又薄又细长的板的中间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实施了弯曲加工而成的字母U形的连接端部26,板的两端部构成第1臂21、第2臂22。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一对臂21、22中的彼此相对的面称为内表面201,将与内表面201相反的一侧的面且是与贯穿通路31相对的面称为外表面202。

一对臂21、22包含基部231、232、弯曲部251、252以及爪部241、242。基部231、232在比连接端部26靠远位侧的位置平行地延伸。在各基部231、232分别形成有止挡件27。止挡件27是为了在留置夹具1时将臂构件2固定于压管3而设置的。如图6所示,止挡件27以从基部231、232的两侧沿与中心轴线C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突出地形成。止挡件27以在从臂构件2的外表面202侧观察时相对于中心轴线C线对称的方式伸出地形成。设有止挡件27的部分的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略大于压管3的凸缘34的开口直径。

在不对臂构件2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下,对臂构件2赋予维持第1臂21和第2臂22张开的状态这样的弯曲形状。将被赋予了弯曲形状的部分称为弯曲部251、252。

弯曲部251、252位于比基部231、232靠远位侧的位置。弯曲部251、252被赋予了弯曲倾向,以使其在自然状态下随着朝向远位侧而相互分开。在自然状态下,弯曲部251、252具有互不相同的曲率。第2臂22的弯曲部252的曲率大于第1臂21的弯曲部251的曲率。曲率不同的弯曲部251、252是调整机构的一例。

在比弯曲部251、252靠远位侧的位置设有爪部241、242。爪部241、242在各臂21、22的远位端部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并向内表面201侧弯折地形成。

压管3是沿着中心轴线C方向形成有贯穿通路31的管状的空心构件。贯穿通路31从压管3的远位端连通至近位端。在贯穿通路31的近位端部形成有凸缘34。凸缘34自贯穿通路31的内壁面向径向内侧呈圆环状突出。压管3例如使用不锈钢、钛合金(Ti-6AL-4V等)、钴铬合金等金属材料、聚邻苯二甲酰胺(PPA)、聚酰胺(PA)等具有适度的弹性的高刚度的树脂材料来制作。贯穿通路31的远位端部也可以形成有朝向压管3的远位端面而开口直径略微扩宽的锥形面311。

如图7所示,在压管3的外表面具备标记35。标记35是为了表示第1臂21或第2臂22的位置而设置的。标记35例如通过打印等而形成于压管3的外表面。标记35是沿着压管3的中心轴线C延伸的细长形状的标记35。一个标记35形成于压管3的周向的一部分。以第1臂21或第2臂22位于标记35的延长线上的方式定位臂构件2相对于压管3的周向的位置。通过具备标记35,从而夹具留置时手术操作者能够识别内窥镜的图像、第1臂21或第2臂22绕中心轴线C的位置。

标记35也可以在压管3的周向上空开180度间隔地形成有两处。在该情况下,以各标记35的位置与第1臂21和第2臂22的位置在周向上一致的方式将臂构件2相对于压管3定位。

如图4所示,连接端部26插入到贯穿通路31内,在贯穿通路31内连接端部26插入到近位卡定部82和远位卡定部81之间从而卡定于卡定构件8。在连接端部26卡定于卡定构件8的状态下,臂构件2贯穿于压管3的贯穿通路31内。如图4所示,通过在近位卡定部82和远位卡定部81之间配置卡定有连接端部26,从而臂构件2借助卡定构件8连接于操作线5。如图4和图6所示,卡定于卡定构件8的臂构件2保持为在贯穿通路31内能够沿着中心轴线C进退。

第1臂21和第2臂22以自压管3的远位端突出的方式插入到贯穿通路31。即,第1臂21和第2臂22的基部231、232的各近位部插入到贯穿通路31内,第1臂21和第2臂22的各远位部自压管3的远位端突出。

凸缘34的开口略大于卡定状态的卡定构件8和连接端部26的外部尺寸。其结果,卡定构件8和连接端部26以能够在保持卡定状态的同时通过凸缘34的方式卡定。臂构件2设为能够从连接端部26配置于贯穿通路31内的位置进退至连接端部26在压管3的近位端暴露的位置。

臂构件2能够在压管3的贯穿通路31内沿中心轴线C方向进退。臂构件2构成为能够根据其相对于压管3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相对位置而在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在止挡件27位于比凸缘34靠远位侧的位置时,臂构件2能够相对于压管3进退。因而,夹具1构成为能够进行所谓的重新抓住操作。即,若在利用臂构件2的一对爪部241、242暂且夹住组织之后使臂构件2相对于压管3相对地前进,则能够使一对臂21、22再次张开,能够解除一对爪部241、242夹住组织的状态。并且,若在一对臂21、22张开的状态下使臂构件2再次靠近组织并相对于压管3相对地后退,则能够利用一对爪部241、242再次夹住组织。

在止挡件27位于比凸缘34靠近位侧的位置时,臂构件2不能相对于压管3进退。具体而言,若止挡件27越过凸缘34而向近位侧移动,则止挡件27卡定于凸缘34的近位侧的壁面,被限制前进。在闭合状态下,由于臂构件2夹持组织T,因此各臂21、22的远位端部保持突出到压管3的远位侧的状态。其结果,臂构件2保持在闭合状态。

如图4所示,在臂构件2相对于压管3而言配置于远位侧的前进位置,弯曲部251、252的至少一部分突出到比压管3靠远位侧的位置时,臂构件2成为张开状态。在臂构件2是张开状态时,连接端部26插入到贯穿通路31内,在比凸缘34靠远位侧的位置卡定于卡定构件8。在张开状态时,臂构件2的各弯曲部251、252位于压管3的贯穿通路31的远位端部。各弯曲部251、252的外表面抵接于压管3的贯穿通路31的远位端部。在张开状态下,一对臂21、22在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分开。

如图4所示,在臂构件2是张开状态时,在中心轴线C方向上,第1臂21和第2臂22自压管3突出的突出量相同。即,在臂构件2是张开状态时,第1臂21的远位端在中心轴线C方向上的位置和第2臂22的远位端在中心轴线C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等。

第2臂22的全长比第1臂21的全长长。具体而言,从臂构件2的连接端部26到第2爪部242的第2臂22的长度比从连接端部26到第1爪部241的长度长。但是,由于第2臂22的弯曲部252的曲率比第1臂21的弯曲部251的曲率大,因此在张开状态时,在中心轴线C方向上,第1臂21自压管3突出的突出长度LC1与第2臂22自压管3突出的突出长度LC2相等。即,曲率不同的弯曲部251、252作为调整机构发挥功能。

以在臂构件2是张开状态时第2臂22的远位端在中心轴线C方向上的位置成为与第1臂21的远位端在中心轴线C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的方式对弯曲部252赋予弯曲形状。第1臂21和第2臂22自压管3突出的突出长度LC1、LC2相等,结果在夹具1留置时易于将张开状态的臂构件2按压于处置对象部位的组织,易于夹住组织。

如图2所示,在臂构件2是张开状态时,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上的从中心轴线C到第2臂22的爪部242的第2距离D2比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上的从中心轴线C到第1臂21的第1爪部241的第1距离D1长。其结果,在闭合状态下是第2臂22的突出量比第1臂21的突出量长的结构,并且在张开状态下能够以第1臂21和第2臂22自压管3突出的突出长度LC1、LC2相等的方式配置。其结果,在夹具1留置时易于将张开状态的臂构件2按压于处置对象部位的组织,易于夹住组织。

如图5所示,若自张开状态使臂构件2相对于压管3后退,则一对臂21、22与压管3的远位端部接触并后退,相互靠近。若臂构件2后退,止挡件27越过凸缘34而移动到比凸缘34靠近位侧的位置,则臂构件2成为闭合状态。在闭合状态时,臂构件2的连接端部26突出到比压管3的近位端靠近位侧的位置,而且第1臂21和第2臂22的各弯曲部251、252后退到贯穿通路31内,爪部241、242靠近中心轴线C。像上述那样,第1臂21和第2臂22的全长不同,因此,在臂构件2是闭合状态时,第1臂21的远位端和第2臂22的远位端自压管3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突出长度LC1、LC2不同。具体而言,第2臂22自压管3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突出长度LC2比第1臂21自压管3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突出长度LC1长。在闭合状态下,第1爪部241位于比第2爪部242靠近位侧的位置。

图8是表示夹具1留置于处置对象部位的状态的示意图。留置夹具1的组织T通常柔软。另一方面,夹具1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长度比压管3的径向的长度长,而且留置时的夹具1的重心处于压管3的近位侧。因此,留置于组织T的夹具1相对于组织T不直立而倾斜。此时,若像以往的夹具那样一对臂对称地配置而留置,则压管倾斜的方向不确定。相对于此,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夹具1在闭合状态时,第2臂22比第1臂21突出得长而夹持组织T。其结果,夹具1向远位侧的突出量较小的第1臂21侧倾斜。也就是说,在留置之后夹具1的压管3倾斜的方向确定为第1臂21侧。

图9是表示将多个夹具1留置于处置对象部位的周围的形态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结扎时,夹具1留置在彼此接近的位置,存在夹具1相互间的分开距离比夹具1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长度短的情况。因此,若在连续地留置夹具时率先留置的夹具的压管向之后的夹具的留置位置倒伏,则妨碍留置操作。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夹具1在夹持着组织T的闭合状态下压管3倾斜的方向确定为第1臂21侧。因而,手术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进行调整使得率先留置的夹具1的压管3不向之后留置的夹具1的留置位置倒伏。因而,不需要像以往的夹具那样改变倾斜的压管的方向的操作,能够顺畅地留置多个夹具1。其结果,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100及夹具1,能够控制在留置之后夹具1的压管3的近位端部倒伏的方向。因而,能够使率先留置的夹具1的近位端部向不妨碍下一个夹具的留置的位置倾斜。其结果,在将多个夹具1连续地留置在较近的位置的情况下,率先留置的夹具1不妨碍下一个夹具1的留置,能够顺畅地留置多个夹具。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100及夹具1,在张开状态下,第1臂21的第1弯曲部251的曲率与第2臂22的第2弯曲部252的曲率不同。其结果,能够将一对臂21、22配置为在闭合状态下一对臂21、22自压管3突出的突出量不同,但在张开状态下一对臂21、22自压管3的突出量相等。其结果,在张开状态下,一对臂21、22与以往的夹具同样地张开,易于进行按压于处置对象部位的组织T而将其夹住的操作。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100及夹具1,在压管3的外表面具备标记35,标记35的位置对位于臂构件2的位置。其结果,能够利用标记35识别臂构件2绕中心轴线C的位置和臂构件2的开闭方向。

在压管3具备标记35的情况下,在夹具留置装置100安装有夹具1的状态下的、一对臂21、22绕中心轴线C的位置只要与标记35的位置对位,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夹具1也可以以在使护套4和夹具1相对于组织T前进时在压管3的远位端部最接近组织T的部位配置有第2臂22的方式安装于夹具留置装置100。即,夹具1也可以以在将护套4推入到组织T时的压管3的下部侧配置有第2臂22的方式安装于夹具留置装置100。在该情况下,在夹具1留置之后夹具1向护套4的进退方向的远位侧倒伏。其结果,只要将多个夹具1从远位侧向近位侧按顺序留置,就能够顺畅地留置下一个夹具1。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夹具1A。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0示出张开状态的夹具1A,图11示出闭合状态的夹具1A。

本实施方式的夹具1A是调整机构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臂构件2不同的例子。夹具1A在第2臂22的基部232设有伸缩部28。如图10所示,伸缩部28在第2臂22的厚度方向上弯曲。夹具1A的各臂21、22的弯曲部251、252的曲率大致相等。

如图10所示,张开状态的夹具1A的第1臂21自压管3的远位端32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上的突出长度LC1与第2臂22自压管3的远位端32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上的突出长度LC2相等。在张开状态下,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上的从中心轴线C到第1臂21的第1爪部241的第1距离D1和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上的从中心轴线C到第2臂22的爪部242的第2距离D2相等。

如图11所示,若臂构件2A后退而夹具1A成为闭合状态,则伸缩部28通过弹性变形而解除弯曲状态。具体而言,若自在张开状态下一对臂21、22的爪部241、242按压组织T的状态使臂构件2A相对于压管3后退,则一对臂21、22靠近。由于爪部241、242之间夹有组织T,因此保持臂21、22的远位端部相互分离得比贯穿通路31的开口宽的状态,即使臂构件2A后退,臂21、22的远位端部也不进入到贯穿通路31内。在该状态下,若臂构件2A继续后退,则臂构件2A向中心轴线C方向的两侧施加牵引力,伸缩部28的弯曲形状解除而伸长,第2臂22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长度变长。若止挡件27向近位侧越过凸缘34,则止挡件27卡定于凸缘34的近位壁,臂构件2A被限制前进。在臂构件2A的远位端部夹住组织T,结果臂构件2A保持被组织T和压管3的远位端部夹住的状态,成为闭合状态。如图11所示,在闭合状态下,第2臂22自压管3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突出量LC2比第1臂21自压管3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突出量LC1长。在闭合状态下,第1爪部241位于比第2爪部242靠近位侧的位置。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夹具1A,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在留置之后控制夹具1的压管3的近位端部倒伏的方向。因而,能够使率先留置的夹具1的近位端部向不妨碍下一个夹具的留置的位置倾斜。其结果,在将多个夹具1连续地留置在较近的位置的情况下,率先留置的夹具1不妨碍下一个夹具1的留置,能够顺畅地留置多个夹具。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图15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100B及夹具1B。本实施方式的夹具1B的臂构件2A和压管3B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夹具留置装置100B设有进退引导构件7而替代第1实施方式的卡定构件8。

图13是从中心轴线C方向观察进退引导构件7的主视图。进退引导构件7具有平板形状,其近位面固定于操作线5。如图13所示,进退引导构件7具有圆弧部73和两个凹部71、72。圆弧部73是与贯穿通路31的内周面相似的形状,具有能够与贯穿通路3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尺寸。两个凹部71、72分别是矩形的缺口部。进退引导构件7与操作线5相对于护套4的进退连动,设为能够在贯穿通路31内进退。进退引导构件7具有在贯穿通路31内进退时能够以操作线5的轴线与压管3B的中心轴线C同轴的方式进退的尺寸。

压管3B不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压管3的凸缘34,具有圆筒形状。在压管3B形成有两个卡定部361、362。卡定部361、362是从压管3的贯穿通路31朝向外表面贯通的孔。两个卡定部361、362在压管3的周向上分离180度地开口。在中心轴线C方向上,两个卡定部361、362的位置不同。第1卡定部361形成于比第2卡定部362靠近位侧的位置。

卡定部361、362的形态不限定于贯通孔。例如,卡定部也可以是在贯穿通路31内止挡件27、27能够进入并卡定的凹部。

第1臂21B和第2臂22B各自独立地构成。第1臂21B和第2臂22B是全长大致相等的不同构件。第1臂21B和第2臂22B具有大致相等的形状。各臂21B、22B的基部231B、232B具有弯曲形状。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各臂21B、22B的基部231B、232B的内表面201分别形成有两个卡定片293、294。两个卡定片293、294构成为能够卡定于进退引导构件7。两个卡定片293、294在长度方向上分开并自基部231B、232B的内表面201在臂21B、22B的厚度方向上呈锯齿状突出。远位侧的远位卡定片293的近位侧的边与基部231B、232B的内表面201正交。近位侧的近位卡定片294具有大致三角形状。

远位卡定片293与近位卡定片294的分开距离比进退引导构件7的厚度略长。如图12所示,第1臂21B位于第1凹部71内,远位卡定片293和近位卡定片294配置于第1凹部71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两侧。第2臂22B位于第2凹部72内,远位卡定片293和近位卡定片294配置于进退引导构件7的凹部71、72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两侧。在该状态下,通过将一对臂21B、22B配置于贯穿通路31内,从而臂构件2B以能够相对于压管3B进退,而且臂21B、22B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操作线5。

在第1臂21B和第2臂22B的近位部分别设有卡定突起291、292。卡定突起291、292自臂21B、22B的外表面202在臂21B、22B的厚度方向上呈锯齿状突出。卡定突起291、292设于比卡定片293、294靠近位侧的位置。第1臂21的第1卡定突起291设于比第2臂22的第2卡定突起292靠近位侧的位置。第2卡定突起292设于近位卡定片294的附近。

由于卡定片293、294在中心轴线C方向的两侧卡定于进退引导构件7的凹部71、72,因此臂构件2B以能够随着操作线5的进退而进退的方式安装。详细说明见后述,但臂构件2B在解除第2臂22与进退引导构件7的卡定状态之前能够相对于压管3B进退。因而,夹具1B构成为能够进行所谓的重新抓住。

对张开状态的夹具1B进行说明。在张开状态时,如图12所示,在中心轴线C方向上,第1臂21B自压管3B突出的突出量LC1与第2臂22B自压管3B突出的突出量LC2相等。卡定突起292、292抵接于贯穿通路31的内周面。

若自图12所示的张开状态使操作线5后退,则如图14所示,进退引导构件7相对于压管3B后退,第2臂22B的卡定突起292率先进入到第2卡定部362内。其结果,第2臂22向自进退引导构件7的第2凹部72分离的方向移动,解除卡定片293、294对于第2凹部72的卡定。之后,即使操作线5后退,也限制第2臂22B的后退。若操作线5进一步后退,则第1臂21的第1卡定突起291进入到第1卡定部361。与第2臂22B同样,第1臂21向自进退引导构件7的第1凹部71分离的方向移动,解除卡定片293、294对于第1凹部71的卡定。其结果,如图15所示,臂构件2B成为闭合状态。

第1臂21B和第2臂22B分别被赋予厚度方向的弯曲形状。在夹具1B留置时,在臂21B、22B夹持组织T的状态下各卡定突起291、292卡定于各卡定部361、362。其结果,各臂21B、22B朝向压管3B的径向外侧施加力,各臂21、22的远位端部保持突出到压管3的远位侧的状态。其结果,臂构件2保持在闭合状态。

在臂构件2B是闭合状态时,第1臂21B的远位端和第2臂22B的远位端自压管3B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突出量LC1、LC2不同。具体而言,第2臂22B自压管3B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突出量LC2比第1臂21自压管3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突出量LC1长。在闭合状态下,第1爪部241位于比第2爪部242靠近位侧的位置。即,卡定突起291、292和卡定部361、362作为调整机构发挥功能。

如图15所示,留置后的夹具1B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第1臂21B的远位端和第2臂22B的远位端自压管3B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突出量LC1、LC2不同。在闭合状态下,第2臂22自压管3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突出量LC2比第1臂21自压管3突出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突出量LC1长。在闭合状态下,第1爪部241位于比第2爪部242靠近位侧的位置。其结果,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在留置之后压管3B倾斜的方向确定为第1臂21B侧。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100B及夹具1B,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在留置之后控制夹具1的压管3的近位端部倒伏的方向。因而,能够使率先留置的夹具1的近位端部向不妨碍下一个夹具的留置的位置倾斜。其结果,在将多个夹具1连续地留置在较近的位置的情况下,率先留置的夹具1不妨碍下一个夹具1的留置,能够顺畅地留置多个夹具。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图19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100C及夹具1C。本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100C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是能够由夹具1C进行重新抓住操作的夹具留置装置100C。

夹具留置装置100C在护套4的远位端设有连接管101。连接管101通过近位筒部插入到护套4的远位端而卡合。连接管101的近位开口与护套4的内部连通地设置,卡定构件和操作线5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连接管101的内部管路103从近位侧按照第一管路104、第二管路105及第三管路105的顺序以管路的开口尺寸依次变大的方式设有台阶部。第一管路104具有能够供操作线5和卡定构件8的近位卡定部82进退的开口尺寸。第三管路106具有能够供后述的夹具1C的压管3C插入的开口尺寸。第二管路105的开口尺寸比第一管路104的开口尺寸大且比第三管路106的开口尺寸小。在第三管路106和第二管路105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07。第二管路105的开口比压管3C的直径小。在第三管路105内设有辅助管102。辅助管102以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的方式卡定于压管3C。

卡定构件8具有固定部84C、基部83C以及远位卡定部81C。固定部84C固定于操作线5。基部83C和远位卡定部81C具有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开闭的一对臂形状。基部83C和远位卡定部81C预先被赋予弯曲形状,从而在不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下向彼此分开的方向张开。基部83C和远位卡定部81C在与辅助管102的内周面接触时相互靠近,在沿着压管3的中心轴线C的位置闭合。

在远位卡定部81C的内侧设有夹具把持部85C。若远位卡定部81C和基部83C闭合,则臂构件2C的连接端部26C被夹在内部而由夹具把持部85C保持。

夹具1C在压管3C的内部设有进退引导构件7C。进退引导构件7C构成为包含螺旋弹簧75和垫圈74。

一对臂21、22的结构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并且,在一对臂21、22分别形成有弹簧止挡件271。各弹簧止挡件271形成于比止挡件27靠远位侧的位置。弹簧止挡件271自臂21、22的侧面沿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突出。

在压管3C的内部以螺旋弹簧75的近位端抵接于压管3C的凸缘34C的远位面的方式配置有螺旋弹簧75。垫圈74接近螺旋弹簧75的远位端地配置。在螺旋弹簧75和垫圈74的开口内插入有一对臂21、22的基部231、232,在进退引导构件7C的远位侧配置有弹簧止挡件271。进退引导构件7C配置于弹簧止挡件271和压管3C的凸缘34C之间。

压管3C的近位端抵接于辅助管102地配置在连接管101的第三管路106内。如图16所示,在螺旋弹簧75未被压缩的状态下,臂构件2C相对于压管3C而言配置于远位侧的前进位置。在牵引操作线5时,弹簧止挡件271向近位侧后退,螺旋弹簧75被压缩,臂21、22向闭合的方向移动。由于在弹簧止挡件271和螺旋弹簧75之间设有垫圈74,因此在弹簧止挡件271后退而螺旋弹簧75被压缩时,能够防止螺旋弹簧75挠曲,将螺旋弹簧75的卷绕直径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其结果,螺旋弹簧75的动作稳定,能够将夹具1C稳定地保持在操作线5的延长线上。

若臂21、22后退而止挡件27与压管3C的近位端面接触而被卡定,则臂21、22闭合。在臂21、22闭合止挡件27卡定时,卡定构件8C后退到比辅助管102靠近位侧的位置,远位卡定部81C向彼此分开的方向张开。如图17所示,若卡定构件8C的远位卡定部81C张开,则解除连接端部26被远位卡定部81C把持的状态。其结果,夹具1C自连接管101脱离。若远位卡定部81C在自然状态下张开,则卡定构件8C与连接管101的第一管路104接触,对操作线5的后退动作施加阻力。若解除由远位卡定部81C对连接端部26进行的把持且远位卡定部81C与第一管路104接触,则操作部6进行动作时的负载变化,操作者能够识别夹具1C被留置的状况。

也可以像图18和图19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1D那样在臂21D、22D具有实施倒角加工而成的倒角加工面233。图19是图18的XIX-XIX线剖视图。在臂21D、22D进行开闭动作时,臂21D、22D与压管3D的贯穿通路31的远位端的开口边缘接触。在臂21D、22D与压管3D接触的区域形成倒角加工面233。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在各臂21D、22D中的、基部231、232的外表面202侧的上下端部形成倒角加工面233。利用倒角加工面233,臂21D、22D相对于压管3D的贯穿通路31的滑动性得到提高。

倒角加工面233不限于设于第4实施方式的夹具,也可以设于其他实施方式的夹具。

压管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示出的例子,只要构成为供臂构件贯穿,臂构件根据压管与臂构件的相对位置而从张开状态成为闭合状态即可。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夹具留置装置示出了穿过内窥镜的处置器具通道插入到体内而将夹具留置于体内组织的例子,但夹具留置装置的形态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插入部由硬质管构成、使用腹腔镜留置夹具的装置。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改变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组合、或者对各构成要素施加各种变更或者删除。本发明不被前述的说明所限定,仅被添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提供能够连续且顺畅地留置多个夹具、能够缩短手术时间的夹具留置装置及夹具。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夹具;2、2A、2B、2C、臂构件;4、护套(插入部);5、操作线(动力传递构件);7、进退引导构件;21、21B、第1臂;22、22B、第2臂;31、贯穿通路;32、远位端;35、标记;100、100B、100C、夹具留置装置;251、第1弯曲部;252、第2弯曲部。

相关技术
  • 动力电池箱夹具、具有该夹具的起吊装置
  • 留置针熔头成型装置及其软管单元夹具
  • 留置针熔头成型装置及其软管单元夹具
技术分类

0612011593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