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抗菌织物

文献发布时间:2024-05-24 17:48:49


一种抗菌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织物,属于抗菌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抗菌性内衣、内裤及床上用品等抗菌织物可以阻断各种病原体、细菌以及病毒的传播,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纺织品的抗菌处理方法有多种,但一般都存在抗菌效果差、抗菌持续时间短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处理工艺复杂,不能采用现有布匹浸轧烘干工艺的问题。单质银、银离子和含银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高效抗菌活性的无机抗菌剂,其可以通过静电吸附等作用破坏细菌及病毒组织从而发挥灭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将银单质或其复合物负载到织物上可以达到长效抗菌的目的。

中国专利文献CN110089524A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包覆纳米银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文献利用葡萄糖和水合肼作为复合还原剂,可制备得到颗粒大小均一、分散均匀、抗菌率高的纳米银抗菌材料。中国专利文献CN108049046A公开了一种抗菌银离子网布的生产工艺,该专利文献采用喷涂设备将银离子溶液喷涂于网布表面,经红外线加热获得银离子网布。中国专利文献CN103334296A公开了一种棉纺织品的抗菌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抗菌整理剂包括以下组分:可溶性银盐20~1000ppm,紫外线稳定剂0.05~1.5wt%,含羧基聚醚化合物0.5~1wt%,含胺基聚醚化合物0.5~1wt%,交联剂1~2wt%,余量为去离子水。其中的含羧基聚醚化合物和含胺基聚醚化合物可以缓释Ag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制备的抑菌材料中的抗菌剂在布匹等织物上的附着力较差、易脱落,导致抑菌材料的抗菌长效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织物,可以解决目前抗菌织物存在抗菌长效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抗菌织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菌织物,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抗菌处理液负载于待处理织物上,然后进行紫外光照射处理、加热干燥处理,得到抗菌织物;所述抗菌处理液主要由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光敏感剂和水制得;所述稳定剂为氨基酸类化合物和/或氨基醇类化合物,所述扩散剂为二元醇类化合物;所述水溶性银盐、稳定剂和扩散剂的质量比为(7.23~7.88):(56~97):(10~20)。

本发明的抗菌织物,采用紫外光照射方法将负载于织物上的抗菌处理液中的银离子转换为银单质,具有工艺简单、稳定的优点,且银单质在织物上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洗涤50次后的抗菌率不小于70%,适合于规模化生产。其中所用的抗菌处理液包括水溶性银盐和稳定剂反应形成的复合产物(银配合物)、扩散剂、光敏感剂和水,复合产物中的银离子在常温避光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在高温下容易分解成单质银,扩散剂可促使银离子快速扩散进入织物纤维,提高银离子在织物纤维中的分散均匀性,稳定剂和扩散剂可协同发挥作用,提高单质银在织物纤维上的附着力,提高抗菌长效性。

为了确保水溶性银盐能够分散于于水中并与稳定剂反应,优选地,所述水溶性银盐选自硝酸银、乙酸银、硫酸银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为了保证原料来源广泛,降低成本,为了获得更好的储存稳定性与抗菌性,优选地,所述氨基酸类化合物选自谷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为了保证原料来源广泛,降低成本,为了获得更好的储存稳定性与抗菌性,优选地,所述氨基醇类化合物选自二乙醇胺、三乙醇胺、2-氨基-2-甲基-1-丙醇、3-氨基丙醇、3-氨基-1,2-丙二醇、1,3-二氨基-2-丙醇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稳定剂可以包裹在银离子周围,形成银配合物,延长处理液的存放时间。

为了提高二元醇类化合物和其他组分的相容性,优选地,所述二元醇类化合物为碳原子数为3~6的饱和二元醇类化合物。为了保证原料来源广泛,降低成本,为了获得更好的储存稳定性与抗菌性,优选地,所述二元醇类化合物选自丙二醇、丁二醇、异己二醇、2-甲基-2,4-戊二醇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扩散剂可以大幅度降低织物与抗菌处理液的亲和性,加快抗菌液在织物中的扩散速度,使抗菌剂可以快速、均匀的扩散到织物的各个部分,提高抗菌剂在织物上的分散均匀性。当使用不含有扩散剂的处理液处理织物时,抗菌液在织物中的扩散速度较慢,导致抗菌剂在织物中的分散均匀性较差,导致织物不同部位的抗菌性出现较大差别。

现有光固化领域的光敏剂均适用于本发明,为了降低成本,优选地,所述光敏感剂选自二苯羟乙酮、安息香双甲醚、二苯甲酮、吡喃酮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为了保证光固化效果,提高银离子还原为单质银的转化率,优选地,所述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和光敏感剂的质量比为(7.23~7.88):(56~97):(10~20):(5~8)。光敏感剂对紫外光敏感,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以加速银配合物中的银离子还原为单质银,提高其在织物上的负载稳定性,提高抗菌织物的耐洗涤和抗菌持久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银配合物中的银离子还原为单质银,提高其在织物上的负载稳定性,提高抗菌织物的耐洗涤和抗菌持久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光敏感剂为二苯羟乙酮和/或吡喃酮。

为了保证抗菌处理液的抗菌效果,优选地,所述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300ppm。

优选地,待处理织物和待处理织物上负载的抗菌处理液的质量比为1:(0.8~1.2)。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300ppm,待处理织物和待处理织物上负载的抗菌处理液的质量比为1:(0.8~1.2),可以保证织物上负载足量的银元素,同时避免银元素过多而造成浪费。

优选地,所述抗菌处理液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水溶性银盐和稳定剂在水中混合反应,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液、扩散剂和光敏感剂混匀,得到抗菌处理液。先将水溶性银盐和稳定剂反应形成复合物,然后再与扩散剂和光敏感剂混合,可以提高银离子在常温避光下的稳定性,提高单质银在织物纤维上的附着力。

为了保证水溶性银盐和稳定剂充分混合反应,优选地,所述混合反应的时间不少于1h。例如,所述混合反应的时间为2h。

本发明中,加热干燥处理和紫外光照射处理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步进行,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加热干燥处理和紫外光照射处理同时进行。

为了保证抗菌处理液能够充分进入并负载于织物上,优选地,所述负载的方法为浸渍、涂覆。优选地,所述涂覆为喷涂、刷涂、淋涂。

为了提高光固化效果以及提高生产效率,优选地,所述加热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0~10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用的装置在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布匹;2-第一导向轮;3-浸料槽;4-第二导向轮;5-挤轧对辊;6-紫外光装置;7-烘干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抗菌织物,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制备得到,在对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前,先对该装置进行介绍。

该装置包括第一导向轮2、浸料槽3、第二导向轮4、挤轧对辊5和烘干隧道7,烘干隧道7的上、下方分别均匀设置有20只紫外光管6(紫外光管6的功率为150W,长度为810mm)。第二导向轮4转动连接于浸料槽3中。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利用第一导向轮2和第二导向轮4传送布匹1,布匹1进入浸料槽3后,浸渍浸料槽3中的抗菌处理液,然后沿第二导向轮4向上运动至挤轧对辊5,挤轧对辊5将布匹1中多余的抗菌处理液挤出,挤出的抗菌处理液流入浸料槽3中,负载有抗菌处理液的布匹1继续运动并进入烘干隧道7,位于烘干隧道7前端的紫外光管6发射出紫外光,促使布匹1中的抗菌处理液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单质银抗菌剂并沉积附着于布匹1上,同时烘干隧道7中的高温使布匹1中的抗菌处理液中的水分蒸出,得到抗菌织物。

本实施例的抗菌织物,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抗菌处理液加入浸料槽3,同时开启加热电源将烘干隧道7中的温度加热至80℃,并开启紫外光管6的电源;

抗菌处理液由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光敏感剂和水制得,水溶性银盐为硝酸银,稳定剂由半胱氨酸、脯氨酸和二乙醇胺组成,半胱氨酸、脯氨酸和二乙醇胺的质量比为30:10:16,扩散剂由丙二醇和异己二醇组成,丙二醇和异己二醇的质量比为6:4,光敏感剂为二苯羟乙酮,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和光敏感剂的质量比为7.88:56:10:5,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ppm;抗菌处理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7.88g硝酸银溶于300g水中,得到硝酸银溶液;

S2,将30g半胱氨酸、10g脯氨酸和16g二乙醇胺溶于300g水中,得到稳定剂溶液;

S3,在搅拌下,将步骤S2制备的稳定剂溶液加入到步骤S1制备的硝酸银溶液中,搅拌反应2h后,得到混合液;

S4,向步骤S3制备的混合液中分别依次加入6g丙二醇、4g异己二醇和5g二苯羟乙酮,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得到抗菌处理液;

(2)采用第一导向轮2和第二导向轮4传送布匹1(布匹1的输送速度为80m/min),布匹1进入浸料槽3中浸渍抗菌处理液后,向上运动至挤轧对辊5,挤轧对辊5将布匹1中多余的抗菌处理液挤出,挤出的抗菌处理液流入浸料槽3,得到浸渍布,浸渍布进入烘干隧道7,经过紫外光照射和高温加热,得到抗菌织物。织物的载液比(浸渍布中布料和抗菌处理液的质量比)为1:0.8,浸渍布在烘干隧道7中被紫外光照射的时间为1min,浸渍布与位于烘干隧道7中上下两侧的紫外光源的距离均为200mm,浸渍布在烘干隧道7中的加热时间为1min。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布匹1为市售纯棉平纹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抗菌织物,采用实施例1中的装置制备得到,其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抗菌处理液加入浸料槽3,同时开启加热电源将烘干隧道7中的温度加热至80℃,并开启紫外光管6的电源;

抗菌处理液由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光敏感剂和水制得,水溶性银盐为硫酸银,稳定剂由精氨酸、谷氨酸和三乙醇胺组成,精氨酸、谷氨酸和三乙醇胺的质量比为40:15:26,扩散剂由丙二醇和甲基-2,4-戊二醇组成,丙二醇和甲基-2,4-戊二醇的质量比为8:7,光敏感剂为安息香双甲醚,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和光敏感剂的质量比为7.23:81:15:6,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ppm;抗菌处理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7.23g硫酸银分散于400g水中,得到硫酸银悬浮液;

S2,将40g精氨酸、15g谷氨酸和26g三乙醇胺溶于200g水中,得到稳定剂溶液;

S3,在搅拌下,将步骤S2制备的稳定剂溶液加入到步骤S1制备的硫酸银悬浮液中,搅拌反应2h后,得到混合液;

S4,向步骤S3制备的混合液中分别依次加入8g丙二醇、7g甲基-2,4-戊二醇和6g安息香双甲醚,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得到抗菌处理液;

(2)采用第一导向轮2和第二导向轮4传送布匹1(布匹1的输送速度为80m/min),布匹1进入浸料槽3中浸渍抗菌处理液后,向上运动至挤轧对辊5,挤轧对辊5将布匹1中多余的抗菌处理液挤出,挤出的抗菌处理液流入浸料槽3,得到浸渍布,浸渍布进入烘干隧道7,经过紫外光照射和高温加热,得到抗菌织物。织物的载液比(浸渍布中布料和抗菌处理液的质量比)为1:1,浸渍布在烘干隧道7中被紫外光照射的时间为1.5min,浸渍布与位于烘干隧道7中上下两侧的紫外光源的距离均为200mm,浸渍布在烘干隧道7中的加热时间为1.5min。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布匹1为市售涤棉平纹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抗菌织物,采用实施例1中的装置制备得到,其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抗菌处理液加入浸料槽3,同时开启加热电源将烘干隧道7中的温度加热至90℃,并开启紫外光管6的电源;

抗菌处理液由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光敏感剂和水制得,水溶性银盐为乙酸银,稳定剂由蛋氨酸、胱氨酸和2-氨基-2甲基-丙醇组成,蛋氨酸、胱氨酸和2-氨基-2甲基-丙醇的质量比为45:30:22,扩散剂由1,4-丁二醇和2-甲基-2,4-戊二醇组成,1,4-丁二醇和2-甲基-2,4-戊二醇的质量比为15:5,光敏感剂为二苯甲酮,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和光敏感剂的质量比为7.74:97:20:8,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ppm;抗菌处理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7.74g乙酸银溶于300g水中,得到乙酸银溶液;

S2,将45g蛋氨酸、30g胱氨酸和22g 2-氨基-2甲基-丙醇溶于300g水中,得到稳定剂溶液;

S3,在搅拌下,将步骤S2制备的稳定剂溶液加入到步骤S1制备的乙酸银溶液中,搅拌反应2h后,得到混合液;

S4,向步骤S3制备的混合液中分别依次加入15g 1,4-丁二醇、5g 2-甲基-2,4-戊二醇和8g二苯甲酮,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得到抗菌处理液;

(2)采用第一导向轮2和第二导向轮4传送布匹1(布匹1的输送速度为80m/min),布匹1进入浸料槽3中浸渍抗菌处理液后,向上运动至挤轧对辊5,挤轧对辊5将布匹1中多余的抗菌处理液挤出,挤出的抗菌处理液流入浸料槽3,得到浸渍布,浸渍布进入烘干隧道7,经过紫外光照射和高温加热,得到抗菌织物。织物的载液比(浸渍布中布料和抗菌处理液的质量比)为1:1.2,浸渍布在烘干隧道7中被紫外光照射的时间为1.5min,浸渍布与位于烘干隧道7中上下两侧的紫外光源的距离均为200mm,浸渍布在烘干隧道7中的加热时间为1.5min。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布匹1为市售涤棉平纹布。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抗菌织物,采用实施例1中的装置制备得到,其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抗菌处理液加入浸料槽3,同时开启加热电源将烘干隧道7中的温度加热至100℃,并开启紫外光管6的电源;

抗菌处理液由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光敏感剂和水制得,水溶性银盐为硝酸银,稳定剂由组氨酸、蛋氨酸和3-氨基丙醇组成,组氨酸、蛋氨酸和3-氨基丙醇的质量比为45:25:13,扩散剂由1,4-丁二醇和异己二醇组成,1,4-丁二醇和异己二醇的质量比为6:4,光敏感剂为吡喃酮,水溶性银盐、稳定剂、扩散剂和光敏感剂的质量比为7.88:83:10:8,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ppm;抗菌处理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7.88g硝酸银溶于300g水中,得到硝酸银溶液;

S2,将45g组氨酸、25g蛋氨酸和13g 3-氨基丙醇溶于300g水中,得到稳定剂溶液;

S3,在搅拌下,将步骤S2制备的稳定剂溶液加入到步骤S1制备的硝酸银溶液中,搅拌反应2h后,得到混合液;

S4,向步骤S3制备的混合液中分别依次加入6g 1,4-丁二醇、4g异己二醇和8g吡喃酮,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得到抗菌处理液;

(2)采用第一导向轮2和第二导向轮4传送布匹1(布匹1的输送速度为80m/min),布匹1进入浸料槽3中浸渍抗菌处理液后,向上运动至挤轧对辊5,挤轧对辊5将布匹1中多余的抗菌处理液挤出,挤出的抗菌处理液流入浸料槽3,得到浸渍布,浸渍布进入烘干隧道7,经过紫外光照射和高温加热,得到抗菌织物。织物的载液比(浸渍布中布料和抗菌处理液的质量比)1:1.2,浸渍布在烘干隧道7中被紫外光照射的时间为2min,浸渍布与位于烘干隧道7中上下两侧的紫外光源的距离均为200mm,浸渍布在烘干隧道7中的加热时间为2min。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布匹1为市售涤纶平纹布。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与实施例1的抗菌织物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在制备时未开启紫外光管6的电源,即不对浸渍布进行紫外光照射。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与实施例1的抗菌织物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在制备时所用的抗菌处理液,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7.88g硝酸银溶于300g水中,得到硝酸银溶液;

(2)将30g半胱氨酸、10g脯氨酸和16g二乙醇胺溶于300g水中,得到稳定剂溶液;

(3)在搅拌下,将步骤(2)制备的稳定剂溶液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硝酸银溶液中,搅拌反应2h后,得到混合液;

(4)向步骤(3)制备的混合液中分别依次加入6g丙二醇和4g异己二醇,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得到抗菌处理液,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ppm。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与实施例1的抗菌织物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在制备时所用的抗菌处理液,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7.88g硝酸银溶于300g水中,得到硝酸银溶液;

(2)将30g半胱氨酸、10g脯氨酸和16g二乙醇胺溶于300g水中,得到稳定剂溶液;

(3)在搅拌下,将步骤(2)制备的稳定剂溶液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硝酸银溶液中,搅拌反应2h后,得到混合液;

(4)向步骤(3)制备的混合液中加入5g二苯羟乙酮,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得到抗菌处理液,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ppm。

对比例4

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与实施例1的抗菌织物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在制备时所用的抗菌处理液,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7.88g硝酸银溶于300g水中,得到硝酸银溶液;

(2)向步骤(1)制备的硝酸银溶液中分别依次加入6g丙二醇、4g异己二醇和5g二苯羟乙酮,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得到抗菌处理液,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ppm。

对比例5

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与实施例1的抗菌织物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在制备时所用的抗菌处理液,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7.88g硝酸银溶于300g水中,得到硝酸银溶液;

(2)将30g半胱氨酸、10g脯氨酸和16g二乙醇胺溶于300g水中,得到稳定剂溶液;

(3)在搅拌下,将步骤(2)制备的稳定剂溶液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硝酸银溶液中,搅拌反应2h后,得到混合液;

(4)向步骤(3)制备的混合液中分别依次加入6g乙二醇、4g异己二醇和5g二苯羟乙酮,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得到抗菌处理液,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ppm。

对比例6

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与实施例1的抗菌织物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在制备时所用的抗菌处理液,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7.88g硝酸银溶于300g水中,得到硝酸银溶液;

(2)将14g半胱氨酸溶于300g水中,得到半胱氨酸溶液;

(3)在搅拌下,将步骤(2)制备的半胱氨酸溶液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硝酸银溶液中,搅拌反应2h后,得到混合液;

(4)向步骤(3)制备的混合液中分别依次加入6g丙二醇、4g异己二醇和5g二苯羟乙酮,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得到抗菌处理液,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ppm。

对比例7

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与实施例1的抗菌织物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在制备时所用的抗菌处理液,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7.88g硝酸银溶于300g水中,得到硝酸银溶液;

(2)将56g甘氨酸溶于300g水中,得到甘氨酸溶液;

(3)在搅拌下,将步骤(2)制备的甘氨酸溶液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硝酸银溶液中,搅拌反应2h后,得到混合液;

(4)向步骤(3)制备的混合液中分别依次加入6g丙二醇、4g异己二醇和5g二苯羟乙酮,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得到抗菌处理液,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ppm。

对比例8

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与实施例1的抗菌织物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抗菌织物在制备时所用的抗菌处理液,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7.88g硝酸银溶于300g水中,得到硝酸银溶液;

(2)将30g半胱氨酸、10g脯氨酸和16g一乙醇胺溶于300g水中,得到稳定剂溶液;

(3)在搅拌下,将步骤(2)制备的稳定剂溶液加入到步骤(1)制备的硝酸银溶液中,搅拌反应2h后,得到混合液;

(4)向步骤(3)制备的混合液中分别依次加入6g丙二醇、4g异己二醇和5g二苯羟乙酮,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得到抗菌处理液,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为100ppm。

实验例

为了评价实施例1-4和对比例1-8的抗菌织物的抗菌性能,按照标准洗涤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8的抗菌织物进行洗涤,然后分别测试抗菌织物在洗涤0次、洗涤20次以及洗涤50次时的抑菌率。抑菌率的测试方法参照标准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中的振荡法的规定进行,测试时所用的细菌为大肠杆菌25922。同时,为了评价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用的抗菌处理液的储存稳定性,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用的抗菌处理液在室温下避光静置,然后观察抗菌处理液的外观(是否出现变色、浑浊),将放置15天时出现变色或浑浊对应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规定为差,将放置30天时出现变色或浑浊对应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规定为良,将放置45天时未出现变色或浑浊对应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规定为优。实施例1-4和对比例1-8的抗菌织物的抗菌性能以及实施例1-4和对比例1-8中所用的抗菌处理液的储存稳定性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4和对比例1-8的抗菌织物的抗菌性能、实施例1-4和对比例1-8中所用的抗菌处理液的储存稳定性

由表1可知,实施例1-4的抗菌织物在洗涤0次、20次和50次后的抗菌性能均达到AAA级抗菌水平。

为了考察其他类型的稳定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按照实施例1的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重复制备抗菌织物,区别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用的抗菌处理液中的稳定剂替换为谷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二乙醇胺、三乙醇胺、2-氨基-2-甲基-1-丙醇、3-氨基丙醇、3-氨基-1,2-丙二醇或者1,3-二氨基-2-丙醇,然后按照上述测试方法测试制备的抗菌织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替换稳定剂后制备的抗菌织物的抗菌性能如下:洗涤0次时的抑菌率>99%,洗涤20次时的抑菌率>95%,洗涤50次时的抑菌率>88%,且替换稳定剂后的抗菌处理液的储存稳定性测试结果为优。

另外,为了考察抗菌处理液中银元素的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按照实施例1的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重复制备抗菌织物,区别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用的抗菌处理液中的银元素的浓度由100ppm调整为200ppm或者300ppm,然后按照上述测试方法测试制备的抗菌织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调整银元素浓度后制备的抗菌织物的抗菌性能如下:洗涤0次时的抑菌率>99%,洗涤20次时的抑菌率>95%,洗涤50次时的抑菌率>88%,且替换稳定剂后的抗菌处理液的储存稳定性测试结果为优。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抗菌羊毛织物的纳米银整理方法
  • 一种织物抗菌除臭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 一种织物磁力提升沾液吸附式抗菌整理方法
  • 一种甲壳素纤维与长绒棉复合的抗菌织物
  • 一种无织物的高强度高通量抗菌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抗菌织物及抗菌产品
  • 一种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抗菌织物及抗菌产品
技术分类

0612011662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