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组合式安装的单元窗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9:37


一种组合式安装的单元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门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安装的单元窗。

背景技术

目前,铝合金窗扇通常由横向的上边框、下边框与竖向的左边框、右边框连接形成,其中间夹持连接玻璃,而在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右边框上根据轨道及其他的功能会设置相应的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10212670.5公开的一种铝合金窗,涉及门窗的技术领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框上边和内框下边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框架上且沿所述滑轨滑移设置有窗框,所述窗框转动设置有在所述滑轨上滚动的滑轮,所述滑轨沿所述框架的高度方向滑移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滑轨运动的驱动组件。本发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滑轨向框架移动,使窗框可与滑轨分离并可取下,使用者即可更换窗框,无需拆框架,降低了成本,且省时省力,操作较为便捷。

当需要窗扇的面积较大时,多采用拼接的形式,将多个单元窗拼接形成整体窗体。但是,目前窗体的拼接往往较为不便,且稳定性较低。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组合式安装的单元窗,其解决了现有单元窗在拼接形成整体窗体时存在的拆装不便、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安装的单元窗,至少包括两个窗体,各窗体包括竖向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夹持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玻璃体,其中一个窗体的第一部件与另一个窗体的第二部件锁紧相连;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主体、设于第一主体的一侧的用于夹持玻璃的第一夹持部及设于第一主体另一侧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主体、设于第二主体一侧的用于夹持玻璃的第二夹持部及设于第二主体另一侧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上连接部与第一下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上连接部与第二下连接部,第一上连接部与第二上连接部通过短螺栓实现锁紧,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下部通过长螺栓实现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沿横向延伸,第一上连接部与第二上连接部通过短螺栓时,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包围形成一个间隔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覆盖短螺栓的填充体。

进一步的,第一下连接部与第二下连接部靠近设置,所述第二下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抵靠第一下连接部实现密封的第一密封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上主体、第一下主体及两个以上连接第一上主体与第一下主体的连接件,所述第一上主体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上卡接部,所述第一下主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一下卡接部,各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卡置于第一上卡接部与第一下卡接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设于第一下主体上的第一下夹持部及设于第一上主体上的第一上夹持部,第一下夹持部与第一上夹持部配合实现对玻璃体的夹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主体上设置有第一上卡体与第一下卡体,所述第一上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一上卡置端与第一下卡置端,所述第一上卡置端与第一上卡体卡接配合,且第一下卡置端与第一下卡体卡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卡置端呈圆弧状,第一下卡置端与第一下卡体之间形成第一圆弧形腔体,所述第一圆弧形腔体内填充有第一弹性材料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上主体、第二下主体及两个以上连接第二上主体与第二下主体的连接件,所述第二上主体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二上卡接部,所述第二下主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二下卡接部,各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卡置于第二上卡接部与第二下卡接部内,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设于第二下主体上的第二下夹持部及设于第二上主体上的第二上夹持部,第二下夹持部与第二上夹持部配合实现对玻璃体的夹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下主体或第二上主体上设置有第二上卡体与第二下卡体,所述第二下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二上卡置端与第二下卡置端,所述第二上卡置端与第二上卡体卡接配合,且第二下卡置端与第二下卡体卡接配合,所述第二下卡置端呈圆弧状,第二下卡置端与第二下卡体之间形成第二圆弧形腔体,所述第二圆弧形腔体内填充有第二弹性材料条。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通过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的设置,并通过第一上连接部、第一下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第二下连接部、短螺栓、长螺栓的设置,实现有效的拼接。其中第一上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通过短螺栓拼接,而为了实现稳定,设置了第一下连接部、第二下连接部来实现抵靠,从而实现平衡稳定。并且短螺栓为竖直方向锁紧,长螺栓实现水平方向锁紧,实现了两个方向的不同锁紧。从而实现有效的稳定连接,而且可以实现快速的拆装。当然,短螺栓、长螺栓都是设置多个的,各自至少为两个。

2、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包围形成一个间隔腔体,如此设置的目的,第一在于平衡,第二使得两个窗体之间形成一定的一定的空间,该空间可以作为柔性填充物的填充空间,如发泡材料、橡胶等填充空间。

3、填充体的设置,其可以是发泡材料、橡胶等,也可以是铝制的盖板等。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对短螺栓的覆盖,从而防止螺栓生锈,也有效提升造型的美观。

4、第一下连接部与第二下连接部靠近设置,所述第二下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抵靠第一下连接部实现密封的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主要用于实现间隔腔体的密封。

5、通过第一上卡置端、第一下卡置端、第一上卡体、第一下卡体的配合,实现了第一上夹持部与第一上主体之间的连接,由于这种卡接的稳定性较强,可以很好地实现了玻璃的夹持稳定性,当需要拆卸时,只需要使得第一上卡置端或第一下卡置端处发生部分形变或倾斜,即可实现有效的拆卸。特别是,所述第一下卡置端呈圆弧状,第一下卡置端与第一下卡体之间形成第一圆弧形腔体,所述第一圆弧形腔体内填充有第一弹性材料条。这样会使得拆卸变得更加容易。

6、第二部件的结构在实质上与第一部件的结构是相同的,可以具备的区别为,所述第二下主体上设置有第二上卡体与第二下卡体,所述第二下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二上卡置端与第二下卡置端,所述第二上卡置端与第二上卡体卡接配合,且第二下卡置端与第二下卡体卡接配合,所述第二下卡置端呈圆弧状,第二下卡置端与第二下卡体之间形成第二圆弧形腔体,所述第二圆弧形腔体内填充有第二弹性材料条。如此设置,主要是为了实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在实现对玻璃的夹持时,可拆卸的部位分别位于玻璃的内侧与外侧,如此,即能够增强夹持的稳定性。当然,利用第二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实现玻璃的夹持,或者利用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配合实现玻璃的夹持也是可行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的另一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3、玻璃体;4、短螺栓;5、长螺栓;6、间隔腔体;7、填充体;8、第一密封件;11、第一上主体;12、第一下主体;13、第一连接件;111、第一上卡接部;121、第一下卡接部;112、第一上夹持部;122、第一下夹持部;113、第一上连接部;123、第一下连接部;114、第一上卡体;115、第一下卡体;116、第一上卡置端;117、第一下卡置端;118、第一圆弧形腔体;119、第一弹性材料条;131、第一连接延伸部;132、第一连接钩体;

21、第二上主体;22、第二下主体;23、第二连接件;211、第二上卡接部;221、第二下卡接部;212、第二上夹持部;222、第二下夹持部;213、第二上连接部;223、第二下连接部;214、第二上卡体;215、第二下卡体;216、第二上卡置端;217、第二下卡置端;218、第二圆弧形腔体;219、第二弹性材料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安装的单元窗,至少包括两个窗体,各窗体包括竖向的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及夹持于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之间的玻璃体3,其中一个窗体的第一部件1与另一个窗体的第二部件2锁紧相连;

所述第一部件1包括第一主体、设于第一主体的一侧的用于夹持玻璃的第一夹持部及设于第一主体另一侧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部件2包括第二主体、设于第二主体一侧的用于夹持玻璃的第二夹持部及设于第二主体另一侧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上连接部113与第一下连接部123,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上连接部213与第二下连接部223,第一上连接部113与第二上连接部213通过短螺栓4实现锁紧,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下部通过长螺栓5实现锁紧。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沿横向延伸,第一上连接部113与第二上连接部213通过短螺栓4时,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包围形成一个间隔腔体6。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覆盖短螺栓4的填充体7。第一下连接部123与第二下连接部223靠近设置,所述第二下连接部223上设置有用于抵靠第一下连接部123实现密封的第一密封件8。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上主体11、第一下主体12及两个以上连接第一上主体11与第一下主体12的第一连接件13,所述第一上主体11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上卡接部111,所述第一下主体12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一下卡接部121,各第一连接件13的两端分别卡置于第一上卡接部111与第一下卡接部121内。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设于第一下主体12上的第一下夹持部122及设于第一上主体11上的第一上夹持部112,第一下夹持部122与第一上夹持部112配合实现对玻璃体3的夹持。所述第一上主体11上设置有第一上卡体114与第一下卡体115,所述第一上夹持部112上设置有第一上卡置端116与第一下卡置端117,所述第一上卡置端116与第一上卡体114卡接配合,且第一下卡置端117与第一下卡体115卡接配合。所述第一下卡置端117呈圆弧状,第一下卡置端117与第一下卡体115之间形成第一圆弧形腔体118,所述第一圆弧形腔体118内填充有第一弹性材料条119。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上主体21、第二下主体22及两个以上连接第二上主体21与第二下主体22的第二连接件23,所述第二上主体21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二上卡接部211,所述第二下主体22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二下卡接部221,各第二连接件23的两端分别卡置于第二上卡接部211与第二下卡接部221内,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设于第二下主体22上的第二下夹持部222及设于第二上主体21上的第二上夹持部212,第二下夹持部222与第二上夹持部212配合实现对玻璃体3的夹持。

所述第二上主体21上设置有第二上卡体214与第二下卡体215,所述第二下夹持部222上设置有第二上卡置端216与第二下卡置端217,所述第二上卡置端216与第二上卡体214卡接配合,且第二下卡置端217与第二下卡体215卡接配合,所述第二下卡置端217呈圆弧状,第二下卡置端217与第二下卡体215之间形成第二圆弧形腔体218,所述第二圆弧形腔体218内填充有第二弹性材料条219。

其中,参考图3、4,第二上卡体214与第二下卡体215也可以设置于第二下主体22上。

再参考图5,其中,第一连接件13与第二连接件23分别向间隔腔体6内延伸出第一连接延伸部131,第一连接延伸部131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钩体132,第一连接件13上的第一连接钩体与第二连接件23上的第一连接钩体相互卡接配合。通过第一连接件13与第二连接件23的两个第一连接钩体的卡接,可以实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有效拉紧。如此,可以实现第一上主体与第二上主体的连接,第一下主体与第二下主体的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从而实现有效的稳定。

再参考图6,其中第一弹性材料条119填充第一下卡置端117与第一下卡体115配合的部位,并且实现了第一弹性材料条119对于第一下卡体115的包覆,且实现了对于第一下卡置端117的第一圆弧形腔体118的填充,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实现第一上夹持部与第一上主体之间的有效卡接配合,而且这种配合具有较好的柔性连接,实现更好的稳定性、密封性、降噪性。

其中,第一弹性材料条119包括环绕于第一下卡体115下端的第一包覆部119a、环绕于第一下卡体115上端的第二包覆部119b、填充于第一圆弧形腔体118的第三包覆部119c、延伸入第一下卡置端117与第一上主体11之间的第四包覆部119d,其中,第三包覆部119c主要作为第一圆弧形腔体118的填充,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下卡置端与第二下卡体之间可以形成很好的连接。而且是一个柔性度大、纠错能力好的连接。其中第一下卡置端117上还设置有一用于抵靠第一上主体的圆弧形凸起117a,主要用于在转动时实现支撑,也是为了使得第四包覆部在该位置形成抵靠,在实现转动或位移时实现对第四包覆部的挤压,于此同时,在实现转动或位移时,第一下卡置端的第一圆弧形腔体118会形成对第三包覆部119c的拉扯。通过多个部位的牵拉配合,可以有效实现转动的柔性以及拆卸的简便、安装的快捷。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通过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的设置,并通过第一上连接部、第一下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第二下连接部、短螺栓、长螺栓的设置,实现有效的拼接。其中第一上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通过短螺栓拼接,而为了实现稳定,设置了第一下连接部、第二下连接部来实现抵靠,从而实现平衡稳定。并且短螺栓为竖直方向锁紧,长螺栓实现水平方向锁紧,实现了两个方向的不同锁紧。从而实现有效的稳定连接,而且可以实现快速的拆装。当然,短螺栓、长螺栓都是设置多个的,各自至少为两个。

2、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包围形成一个间隔腔体,如此设置的目的,第一在于平衡,第二使得两个窗体之间形成一定的一定的空间,该空间可以作为柔性填充物的填充空间,如发泡材料、橡胶等填充空间。

3、填充体的设置,其可以是发泡材料、橡胶等,也可以是铝制的盖板等。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对短螺栓的覆盖,从而防止螺栓生锈,也有效提升造型的美观。

4、第一下连接部与第二下连接部靠近设置,所述第二下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抵靠第一下连接部实现密封的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主要用于实现间隔腔体的密封。

5、通过第一上卡置端、第一下卡置端、第一上卡体、第一下卡体的配合,实现了第一上夹持部与第一上主体之间的连接,由于这种卡接的稳定性较强,可以很好地实现了玻璃的夹持稳定性,当需要拆卸时,只需要使得第一上卡置端或第一下卡置端处发生部分形变或倾斜,即可实现有效的拆卸。特别是,所述第一下卡置端呈圆弧状,第一下卡置端与第一下卡体之间形成第一圆弧形腔体,所述第一圆弧形腔体内填充有第一弹性材料条。这样会使得拆卸变得更加容易。

6、第二部件的结构在实质上与第一部件的结构是相同的,但是区别在于,所述第二下主体上设置有第二上卡体与第二下卡体,所述第二下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二上卡置端与第二下卡置端,所述第二上卡置端与第二上卡体卡接配合,且第二下卡置端与第二下卡体卡接配合,所述第二下卡置端呈圆弧状,第二下卡置端与第二下卡体之间形成第二圆弧形腔体,所述第二圆弧形腔体内填充有第二弹性材料条。如此设置,主要是为了实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在实现对玻璃的夹持时,可拆卸的部位分别位于玻璃的内侧与外侧,如此,即能够增强夹持的稳定性。当然,利用第二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实现玻璃的夹持,或者利用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配合实现玻璃的夹持也是可行的。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13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