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0:32


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控制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指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多数锅炉房均设置多台锅炉,用户在总投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小吨位多锅炉灵活组合的方式来代替原有大吨位数量少投资高的模式,实现了输出负荷的可灵活变化,而对锅炉房的控制技术而言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锅炉房的控制系统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锅炉控制,而是逐渐演变成为将整个锅炉房看成是一个整体,通过全局的角度对锅炉的运行进行调度控制。

现有的多台锅炉的控制技术中,主要为锅炉群控方式,其核心的控制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锅炉轮循控制,确保多台锅炉的均衡运行;另一方面通过整个锅炉房的负荷需求,去控制锅炉运行数量,达到满足负荷要求的目的。但是,随着能源形势的紧张,锅炉房运营需要进一步降低能耗,原有的群控方式的弊端也逐步呈现出来,多台锅炉的集群控制算法相对比较粗放,单体锅炉控制方式仍采用简单的启停与传统的PID调节,多台锅炉整体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整合,成为锅炉房群控系统高效运行的瓶颈。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方法,实现允许不同吨位的锅炉同时参与协同控制,使得锅炉大幅度降低频繁启停次数,降低能耗,使得锅炉运行更加精准,有效解决输出负荷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包括:

对锅炉房内的所有锅炉进行编码和排序,以得到锅炉编码表;

通过单指针轮循顺序控制方式对排序后的锅炉进行排序控制;

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等于零;

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等于零,则判断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是否不等于零;

若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不等于零,则启动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并由单体锅炉跟随目标负荷调节量进行加和减负荷的调节控制;

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不等于零,则在满足当前需求负荷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效率的组合;

基于二次负荷分配的算法结合火种锅炉主控方式对调控的锅炉进行负荷调节控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通过单指针轮循顺序控制方式对排序后的锅炉进行排序控制,包括:

将指针指向所述锅炉编码表的起始位置,依据控制条件,指针数增大,并逐次比较指针指向的元素和目标元素的大小,若指针不小于总锅炉的数量,则一个循环结束。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基于二次负荷分配的算法结合火种锅炉主控方式对调控的锅炉进行负荷调节控制,包括:

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大于零;

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大于零,则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增负荷协同控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增负荷协同控制,包括:

启动运行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并进行满负荷调节运行;

当当前锅炉满负荷后,指针加一,并顺序启动指针指向的锅炉单元满负荷运行,启动参与锅炉运行数量减一,并将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每次减的数值依次增加,直至参与锅炉运行数量等于零,当最后一台锅炉启动后,当前启动锅炉自动跟随协调控制余量进行负荷自动调节控制;

当增负荷分配完成后,对参与负荷调控的锅炉进行优化调整,依据锅炉运行曲线,进行负荷的二次再分配。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大于零之后,还包括:

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不大于零,则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减负荷协同控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减负荷协同控制,包括:

按照先启先停的原则,指针递增,并顺序减负荷逐个停炉;

当减负荷分配完成后,运行锅炉数量大于1台时,则按照二次再分配的原则进行优化调整;当减负荷分配完成后,运行锅炉数量为1台时,对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根据目标负荷进行减负荷,直至减至最小负荷,保留火种,当前调控的锅炉所减负荷达到设定值,由火种锅炉进行主控。

本发明还提供了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装置,包括:

编码排序单元,用于对锅炉房内的所有锅炉进行编码和排序,以得到锅炉编码表;

单指针控制单元,用于通过单指针轮循顺序控制方式对排序后的锅炉进行排序控制;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等于零;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等于零,则判断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是否不等于零;

调节控制单元,用于若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不等于零,则启动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并由单体锅炉跟随目标负荷调节量进行加和减负荷的调节控制;

组合选择单元,用于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不等于零,则在满足当前需求负荷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效率的组合;

负荷调整单元,用于基于二次负荷分配的算法结合火种锅炉主控方式对调控的锅炉进行负荷调节控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所有锅炉进行编码和排序后,采用单指针轮循顺序控制方式进行控制,结合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以及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进行负荷调节控制,且基于二次负荷分配的算法结合火种锅炉主控方式对调控的锅炉进行负荷调节控制,实现允许不同吨位的锅炉同时参与协同控制,使得锅炉大幅度降低频繁启停次数,降低能耗,使得锅炉运行更加精准,有效解决输出负荷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装置的负荷调整单元的示意性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装置的增负荷控制子单元的示意性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装置的减负荷控制子单元的示意性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中。该服务器通过工业物联网网关与单体锅炉链接,物联网网关设置有RS485接口和TCP/IP接口,可实现与最大数量为16台的单体锅炉连接,组成锅炉房内的局域网,系统采用工业上常规的MODBUS-RTU协议进行信息交互,单体锅炉均采用相同的协议并按照锅炉房工艺设置对应编码,实现允许不同吨位的锅炉同时参与协同控制,使得锅炉大幅度降低频繁启停次数,降低能耗,使得锅炉运行更加精准,有效解决输出负荷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多锅炉的控制过程,需要进行负荷目标的计算,具体地,额定总负荷计算如下:

将锅炉房内所有锅炉看作一个整体,也即相当于作为一台大吨位锅炉,因此,锅炉房的设计总负荷量计算如下:Ded=Ded(1)+Ded(2)+···+Ded(n)(n≤16);Ded(i):锅炉额定蒸发量。

锅炉单体实际负荷计算如下:

实际总负荷计算为:Dsj=Dsj(1)+Dsj(2)+···+Dsj(n)(n≤16);

可允许负荷调节量计算为:⊿D=Ded-Dsj

常规增量式PID计算,获得系统必须提供的负荷总量的增量值:增量值输出u(k)=u(k-1)+⊿u(k),⊿u(k)=Kp*e()+Ki*e(-1)+Kd*e(-2),其中,Kp、Ki、Kd分别为常规PID经过运算变异后的系数。

目标负荷调节量计算为:

鉴于锅炉运行特性曲线(负荷越小,燃烧效率越低,负荷越大,燃烧效率越高以及锅炉启停时锅炉的能耗越大),因此,在设计算法时,按照降低频繁启停次数,尽最大可能运行在满负荷状态的目标进行。

目标负荷调节量分解计算如下:

需参与锅炉运行数量计算(假设锅炉房内的锅炉额定蒸发量均为相同):q=INT[D(k)/(Ded(i)];协调控制锅炉余量计算:r=D(k)-q*Ded(i),其中,Ded(i):锅炉额定蒸发量。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0至S170。

S110、对锅炉房内的所有锅炉进行编码和排序,以得到锅炉编码表。

在本实施例中,锅炉编码表是指对锅炉房内的所有锅炉进行编码和排序后形成的表格。

具体地,在对锅炉房总负荷进行调节前,为了锅炉间协同得到有序控制,我们先对锅炉进行排序,由于现场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不确定锅炉是否处于故障或维护状态,因此,在初始排序过程中,不考虑该工况,统一对锅炉房内的所有锅炉进行编码并排序。

S120、通过单指针轮循顺序控制方式对排序后的锅炉进行排序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将指针指向所述锅炉编码表的起始位置,依据控制条件,指针数增大,并逐次比较指针指向的元素和目标元素的大小,若指针不小于总锅炉的数量,则一个循环结束。

通过单指针的方式进行锅炉排序控制,具体如下:

指针i:锅炉机组指针;

将指针i指向锅炉编码表的起始位置,并按下述步骤进行循环操作:

依据控制条件,指针i逐渐增大,并逐次比较i指向的元素和目标元素的大小;若i≥n则一个循环结束;指针i独立运行,互不干扰。

采用锅炉编码(内置锅炉的各类参数)和单指针轮循顺序控制的方式,使得锅炉的投入更具有目标性。

S130、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等于零;

S140、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等于零,则判断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是否不等于零;

S150、若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不等于零,则启动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并由单体锅炉跟随目标负荷调节量进行加和减负荷的调节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q=0且r≠0时,此时r=D(k);启动指针i所指向的锅炉单元,该锅炉单元表示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并由单体锅炉自动跟随目标负荷调节量D(k)进行加和减负荷自动调节控制。

若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等于零,则执行步骤S120。

S160、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不等于零,则在满足当前需求负荷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效率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q≠0时,针对实际现场大多数锅炉房内配置的燃油气锅炉均为同一生产厂家制造,锅炉的制造工艺、锅炉的燃烧器、水泵等主要核心设备的配置基本相同,其锅炉机组的燃烧效率近似相等,因此,当2台以上锅炉协同运行时,在满足当前需求负荷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效率的组合。锅炉机组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基于锅炉机组的容量、锅炉运行时间、锅炉启停次数、锅炉运行曲线等进行综合判断。

S170、基于二次负荷分配的算法结合火种锅炉主控方式对调控的锅炉进行负荷调节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上述的步骤S170可包括步骤S171~S173。

S171、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大于零;

S172、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大于零,则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增负荷协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的步骤S172可包括步骤S1721~S1723。

S1721、启动运行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并进行满负荷调节运行;

S1722、当当前锅炉满负荷后,指针加一,并顺序启动指针指向的锅炉单元满负荷运行,启动参与锅炉运行数量减一,并将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每次减的数值依次增加,直至参与锅炉运行数量等于零,当最后一台锅炉启动后,当前启动锅炉自动跟随协调控制余量进行负荷自动调节控制;

S1723、当增负荷分配完成后,对参与负荷调控的锅炉进行优化调整,依据锅炉运行曲线,进行负荷的二次再分配。

在本实施例中,q>0时,锅炉增负荷协同控制的具体过程如下:

锅炉机组指针i所指向的锅炉单元,并启动运行,并进行满负荷调节运行;

当当前锅炉满负荷后,指针p(i)加1并顺序启动指向的锅炉单元并满负荷运行,同时启动锅炉台数q减1,依次增加,直至q=0;

当最后一台锅炉启动后,当前启动锅炉自动跟随协调控制余量r进行负荷自动调节控制。

当增负荷分配完成后,系统对参与负荷调控的锅炉进行优化调整,依据锅炉运行曲线,综合考虑锅炉的效率,使得效率高的锅炉承担更多的负荷增量,进行负荷的二次再分配。

具体地,负荷的二次再分配是在第一次分配后进行锅炉之间的微调整。首先,锅炉在初始化编码时,已记录每台锅炉的容量、燃烧效率(燃烧效率一方面根据出厂的数据进行,另一方面由现场的司炉工根据经验判断,具体通过查表的方式实现)、运行时间、锅炉启停次数等等;其次,在第一次负荷分配完成后,通过查表方式判断多台锅炉运行效率是否在最优处,如不为最优,则按照下列原则进行二次分配调整:相同吨位的锅炉,则按照燃烧效率高、运行时间相对较短的进行调整,如当前主控锅炉运行效率高于之前已处于满负荷运行的锅炉时,此时主调控锅炉按照择优的原则进行高负荷运转,之前锅炉燃烧效率最低的锅炉作为主调控锅炉执行(原有主控锅炉作为火种锅炉的身份不变);不同吨位的锅炉,当主控锅炉为大吨位锅炉时,则判断小吨位锅炉输出功率与大吨位锅炉的输出功率是否满足大吨位锅炉高负荷运行的要求,如满足则大吨位锅炉进行高负荷运转的条件,则将小吨位锅炉作为微调锅炉运行,高负荷的判定原则通过锅炉运行曲线来判定。

在本实施例中,二次负荷分配的算法,使得锅炉运行更加精准,有效解决输出负荷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

S173、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不大于零,则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减负荷协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上述的步骤S173可包括步骤S1731~S1732。

S1731、按照先启先停的原则,指针递增,并顺序减负荷逐个停炉;

S1732、当减负荷分配完成后,运行锅炉数量大于1台时,则按照二次再分配的原则进行优化调整;当减负荷分配完成后,运行锅炉数量为1台时,对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根据目标负荷进行减负荷,直至减至最小负荷,保留火种,当前调控的锅炉所减负荷达到设定值,由火种锅炉进行主控。

具体地,q<0时,锅炉减负荷协同控制如下:

锅炉机组指针i所指向的锅炉单元,优先按照先启先停的原则减负荷,指针i递增,并顺序减负荷至停炉,当减负荷分配完成后,若当前运行锅炉数量大于1台时,则持续进行二次负荷分配原则进行优化调整;当锅炉机组指针i所指主控锅炉单元无法再减负荷时,为了减少启动次数,所指锅炉单元根据目标负荷一直减至最小负荷,保留火种,由火种锅炉进行主控。

在本实施例中,火种的概念是火的种子,给予相应条件后,燃烧速度迅速。常规的燃油气锅炉从冷炉启动到正常运行需要1小时左右,对于用户来说无法满足快速生产需求,为此,本发明中为了响应用户的即时生产要求,对多锅炉设置一个“火种锅炉“的概念:在正常运行中通过指针传递火种,被指定为火种的锅炉保持一直运行;当减负荷时,火种锅炉作为最后一台锅炉作主控调节;当增负荷时,火种锅炉随着负荷增加火种传递到下一台锅炉;火种锅炉只有在故障联锁,或者系统按下停止按钮时才会停炉。

对于智能锅炉控制,每台锅炉根据服务器通讯传达的分配负荷量进行自动调节,并将当前所处负荷及设备信息反馈至服务器。

火种锅炉概念,使得锅炉大幅度降低频繁启停次数,降低能耗。

上述的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通过对所有锅炉进行编码和排序后,采用单指针轮循顺序控制方式进行控制,结合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以及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进行负荷调节控制,且基于二次负荷分配的算法结合火种锅炉主控方式对调控的锅炉进行负荷调节控制,实现允许不同吨位的锅炉同时参与协同控制,使得锅炉大幅度降低频繁启停次数,降低能耗,使得锅炉运行更加精准,有效解决输出负荷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装置3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对应于以上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装置300。该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装置300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的单元,该装置可以被配置于服务器中。具体地,请参阅图6,该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装置300包括编码排序单元301、单指针控制单元302、第一判断单元303、第二判断单元304、调节控制单元305、组合选择单元306以及负荷调整单元307。

编码排序单元301,用于对锅炉房内的所有锅炉进行编码和排序,以得到锅炉编码表;单指针控制单元302,用于通过单指针轮循顺序控制方式对排序后的锅炉进行排序控制;第一判断单元303,用于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等于零;第二判断单元304,用于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等于零,则判断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是否不等于零;调节控制单元305,用于若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不等于零,则启动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并由单体锅炉跟随目标负荷调节量进行加和减负荷的调节控制;组合选择单元306,用于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不等于零,则在满足当前需求负荷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效率的组合;负荷调整单元307,用于基于二次负荷分配的算法结合火种锅炉主控方式对调控的锅炉进行负荷调节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单指针控制单元302,用于将指针指向所述锅炉编码表的起始位置,依据控制条件,指针数增大,并逐次比较指针指向的元素和目标元素的大小,若指针不小于总锅炉的数量,则一个循环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负荷调整单元307包括数量判断子单元3071、增负荷控制子单元3072以及减负荷控制子单元3073。

数量判断子单元3071,用于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大于零;增负荷控制子单元3072,用于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大于零,则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增负荷协同控制。减负荷控制子单元3073,用于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不大于零,则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减负荷协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增负荷控制子单元3072包括启动模块30721、第一调节模块30722以及二次分配模块30723。

启动模块30721,用于启动运行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并进行满负荷调节运行;第一调节模块30722,用于当当前锅炉满负荷后,指针加一,并顺序启动指针指向的锅炉单元满负荷运行,启动参与锅炉运行数量减一,并将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每次减的数值依次增加,直至参与锅炉运行数量等于零,当最后一台锅炉启动后,当前启动锅炉自动跟随协调控制余量进行负荷自动调节控制;二次分配模块30723,用于当增负荷分配完成后,对参与负荷调控的锅炉进行优化调整,依据锅炉运行曲线,进行负荷的二次再分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减负荷控制子单元3073包括减负荷模块30731以及主控模块30732。

减负荷模块30731,用于按照先启先停的原则,指针递增,并顺序减负荷逐个停炉;主控模块30732,用于当减负荷分配完成后,运行锅炉数量大于1台时,则按照二次再分配的原则进行优化调整;当减负荷分配完成后,运行锅炉数量为1台时,对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根据目标负荷进行减负荷,直至减至最小负荷,保留火种,当前调控的锅炉所减负荷达到设定值,由火种锅炉进行主控。

需要说明的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装置300和各单元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装置300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在如图10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计算机设备500可以是服务器,其中,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

参阅图10,该计算机设备500包括通过系统总线501连接的处理器502、存储器和网络接口505,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503和内存储器504。

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503可存储操作系统5031和计算机程序5032。该计算机程序5032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502执行一种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

该处理器502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以支撑整个计算机设备500的运行。

该内存储器504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503中的计算机程序503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5032被处理器502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502执行一种多锅炉智能体协同控制方法。

该网络接口505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网络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500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500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502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5032,以实现如下步骤:

对锅炉房内的所有锅炉进行编码和排序,以得到锅炉编码表;通过单指针轮循顺序控制方式对排序后的锅炉进行排序控制;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等于零;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等于零,则判断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是否不等于零;若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不等于零,则启动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并由单体锅炉跟随目标负荷调节量进行加和减负荷的调节控制;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不等于零,则在满足当前需求负荷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效率的组合;基于二次负荷分配的算法结合火种锅炉主控方式对调控的锅炉进行负荷调节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在实现所述通过单指针轮循顺序控制方式对排序后的锅炉进行排序控制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将指针指向所述锅炉编码表的起始位置,依据控制条件,指针数增大,并逐次比较指针指向的元素和目标元素的大小,若指针不小于总锅炉的数量,则一个循环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在实现所述基于二次负荷分配的算法结合火种锅炉主控方式对调控的锅炉进行负荷调节控制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大于零;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大于零,则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增负荷协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在实现所述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增负荷协同控制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启动运行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并进行满负荷调节运行;当当前锅炉满负荷后,指针加一,并顺序启动指针指向的锅炉单元满负荷运行,启动参与锅炉运行数量减一,并将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每次减的数值依次增加,直至参与锅炉运行数量等于零,当最后一台锅炉启动后,当前启动锅炉自动跟随协调控制余量进行负荷自动调节控制;当增负荷分配完成后,对参与负荷调控的锅炉进行优化调整,依据锅炉运行曲线,进行负荷的二次再分配。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在实现所述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大于零步骤之后,还实现如下步骤:

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不大于零,则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减负荷协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在实现所述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减负荷协同控制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按照先启先停的原则,指针递增,并顺序减负荷逐个停炉;当减负荷分配完成后,运行锅炉数量大于1台时,则按照二次再分配的原则进行优化调整;当减负荷分配完成后,运行锅炉数量为1台时,对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根据目标负荷进行减负荷,直至减至最小负荷,保留火种,当前调控的锅炉所减负荷达到设定值,由火种锅炉进行主控。

其中,所述设定值为主控的负荷的一半。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5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该计算机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步骤。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对锅炉房内的所有锅炉进行编码和排序,以得到锅炉编码表;通过单指针轮循顺序控制方式对排序后的锅炉进行排序控制;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等于零;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等于零,则判断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是否不等于零;若需要协调控制的锅炉余量不等于零,则启动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并由单体锅炉跟随目标负荷调节量进行加和减负荷的调节控制;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不等于零,则在满足当前需求负荷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效率的组合;基于二次负荷分配的算法结合火种锅炉主控方式对调控的锅炉进行负荷调节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而实现所述通过单指针轮循顺序控制方式对排序后的锅炉进行排序控制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将指针指向所述锅炉编码表的起始位置,依据控制条件,指针数增大,并逐次比较指针指向的元素和目标元素的大小,若指针不小于总锅炉的数量,则一个循环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而实现所述基于二次负荷分配的算法结合火种锅炉主控方式对调控的锅炉进行负荷调节控制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大于零;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大于零,则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增负荷协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而实现所述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增负荷协同控制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启动运行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并进行满负荷调节运行;当当前锅炉满负荷后,指针加一,并顺序启动指针指向的锅炉单元满负荷运行,启动参与锅炉运行数量减一,并将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每次减的数值依次增加,直至参与锅炉运行数量等于零,当最后一台锅炉启动后,当前启动锅炉自动跟随协调控制余量进行负荷自动调节控制;当增负荷分配完成后,对参与负荷调控的锅炉进行优化调整,依据锅炉运行曲线,进行负荷的二次再分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而实现所述判断参与锅炉运行数量是否大于零步骤之后,还实现如下步骤:

若参与锅炉运行数量不大于零,则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减负荷协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而实现所述对调控的锅炉进行减负荷协同控制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按照先启先停的原则,指针递增,并顺序减负荷逐个停炉;当减负荷分配完成后,运行锅炉数量大于1台时,则按照二次再分配的原则进行优化调整;当减负荷分配完成后,运行锅炉数量为1台时,对指针所指向的调控的锅炉根据目标负荷进行减负荷,直至减至最小负荷,保留火种,当前调控的锅炉所减负荷达到设定值,由火种锅炉进行主控。

其中,所述设定值为主控的负荷的一半。

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该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145697